盧 玲 張紅兵
(安徽省蒙城城關三小仁和路校區 安徽 蒙城 233500)
在現階段,我國教育更加倡導百年教育、立德樹人。要求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應該將德育放置在重要的位置上,這樣才能夠真正的實現德育的滲透,讓學生獲取到更多。因此,在當前,教師在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就應該借助整本書閱讀來加強德育的滲透,讓教學在開展的過程當中更加具有感染力,達到理想當中的育人效果。
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開展能夠更好的輔助學生對文本內容產生整體全面的了解,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實現兩者之間的充分結合。所以,為了更好地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當中掌握要領,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首先可以加強學習單的設計[1]。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減少迷茫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讓學生的閱讀效果變得更好。例如,在對整本書情節進行分析的過程當中,教師可以簡要地進行分析,可以有效地劃分成最緊張的段落、最有趣的段落、最令我回味的段落、帶給我啟示的段落,以此作為模塊讓學生重點進行探討。通過這樣多元化任務的設定可以讓學生快速的對文章內容進行梳理、抓住故事轉折、人物變化、變化原因、文章主體、內容規律等等。使得德育滲透的效果變得更好,有助于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當中獲取到更多的感想和啟示。
在部編版教材當中,大部分內容記述都是以單篇節選的形式為主,導致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比較片面,要想達到理想當中的閱讀效果是非常難的[2]。因此,在當前,教師也可以借助整本書閱讀,讓學生對文章當中人物的品質進行挖掘,讓兩者之間的結合得以真正的實現。例如,在講解《草船借箭》一課的過程當中,這是《三國演義》當中的一個經典片段,充分展現出了諸葛亮本身的聰明才智,也為學生的實際生活帶來非常多的啟示。所以,在整本書閱讀開展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閱讀《三國演義》中有關于諸葛亮的內容,讓學生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刻,并能夠學習人物身上的正確品質和閃光點,對自己的實際生活帶來一定的啟示。借助這樣的方式就能夠真正的實現德育和整本書閱讀之間的有效結合,達到理想當中最佳的教育教學效果。
為了更好地實現整本書閱讀和德育之間的有效融合,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注重于單篇擴展[3]。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真正的達到理想當中一篇帶多篇的效果,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興趣得到進一步的增強,在無形當中實現德育的滲透。例如,在講解《蟋蟀的住宅》一課之后,教師就可以將動物世界作為主題,為學生推薦整本書閱讀的書籍,如《狼王夢》、《昆蟲記》等等,讓學生站在多角度的視角下進行閱讀,讓學生走入到動物世界當中,對自然秘密進行感受和體驗。在此過程當中,也可以加強現代技術的有效運用,可以對電影、紀錄片、多媒體等進行運用更好的實現閱讀和現代技術的互相交融。避免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產生枯燥感,讓學生懂得應該熱愛自然、愛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真正的實現德育滲透,讓最終的教育效果變得更好。
除了以上這幾個方面之外,在整本書閱讀和德育互相融合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重視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可以通過多種實踐活動形式讓學生不斷地在整本書閱讀當中產生思維的碰撞。讓學生累積更多的知識和經驗,有更多的想法,實現德育的良好滲透。例如,教師在日常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可以定期讓學生閱讀同一本書籍。在閱讀完畢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針對于思想交流展開讀書會。讓學生對于自己在閱讀當中獲取到的啟示、感想不斷地進行交流,讓學生可以真正的各自抒發,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下對文本的內容進行分析、揣摩、借鑒、交流。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當中有更多的體驗,也能使得學生在交流和探討的過程當中深層的挖掘整本書閱讀當中的德育因素,帶給自己更多的感想和體會,實現理想的德育和整本書閱讀的有效結合。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小學教師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當中有效的抓住整本書閱讀,不斷的加強德育的滲透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使得兩者之間的作用得以真正的發揮,讓整本書閱讀變得更加具有價值和內涵。在此過程當中,教師可以實行任務驅動、挖掘人物品質、加強單篇擴展、注重思想交流,讓兩者之間的有效結合真正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