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河南省西華縣教研室 河南 周口 466600)
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調研中,經常會有教師問:“小學生到底要不要學習語法?”有的教師認為要學語法,有的老師則認為小學生學英語最好是不要有太多條條框框,怎么隨意怎么來,多聽,多說,多練就可以了。各有各的道理。然而我認為,老師給學生最好的禮物是教他學會學習。學會學習涉及多種要素,其中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而學會學習的規則、方法和技巧的學習策略和記憶策略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們要重視語法教學,語法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并且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運用抽象邏輯思維來獲取數理邏輯經驗的能力。小學階段的語法經過適當的講解,學生是完全能夠消化吸收的。那么接下來我就教師如何教語法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新課程標準倡導“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都要符合學生的本能和天性。對語法的講解,不停地跟學生重復它的語法結構,倒不如給他們幾個同類型的句子讓他們自己觀察得出結論,這樣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鍛煉了他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對主動探究得來的知識更有興趣,在此過程中更能促進學生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增強語言規律的敏感度,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們的記憶更深刻。因此,教師要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搭建平臺,積極引導學生在真實的語言運用中去發現規律。
對小學生而言,學習語法知識是枯燥乏味的。與漢語相比,他們對英語語法有很強的陌生感,對于意志力薄弱的小學生來說,很容易懈怠。但是,英語語法具有一定的特點,要在教學中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起點,去慢慢引導小學生從原有的知識點出發,進行遷移化教學,這樣能很好的促進學生對語法知識的學習。
小學生學習語言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更有效的發揮優勢。語言離不開語境,離開語境的語言是低效的。根據小學生理解特點,在語法學習過程中,一定的情境化支持是必要的。例如,在關于月份的學習中,老師邊說邊用手畫出月份,然后將月份的彩色單詞卡片貼在黑板上。這時,教師播放歌曲“Month of the year”,學生隨著優美的旋律哼唱。第二遍時老師邊唱邊做動作,讓學生集中注意力跟著模仿。利用歌曲“Month of the year”,滲透新知識的同時,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語言,更加高效的為新授的內容做好鋪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美國語言學家諾姆.喬姆斯基認為“人具有先天的語言能力,具有口頭和書面表達思想的能力,并且具有把他們聯系起來的創造能力”。他相信語言不是一種習慣能力,而是一種受規則支配的體系,學習語言不是一種刺激-反應式的動物型學習,而是在理解運用規則的基礎上,通過大腦的邏輯思維推理創造性的活用語言的人類型的語言。
小學生以形象性思維為主,好動,愛玩,這與語法知識的枯燥與抽象之間是相互矛盾的。此階段老師應充分運用教學智慧,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在新授語法的形式多樣性上下功夫,讓學生主動去參與,樂于去學,更扎實地去掌握語言知識。在語言技能操練上,讓學生在愉快中反復的操練,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有利于學生習得新的語法知識,從而轉化成語言技能。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有以下兩種方法:
4.1 巧用順口溜。小學生一般很容易對基數詞變序數詞混淆,這時可以巧用順口溜:基變序,很容易,一二三,特殊記,th從四起,八去t來九去e,遇到ve,f替,ty變tie,后加th莫遲疑,若想表示幾十幾,只變個位就可以。還有一些關于時間介詞的巧記歌:年月季節前須用in,日期前面行不通。遇到幾號改用on,上午下午晚上仍用in.若是某日上下午,也是用on才能行。正午夜里用at,時分用法也同理,如若“差”點須加to,如若“過”點改past。多說勤練牢牢記,學好英語非兒戲。學生在津津有味說的同時,也解決了語法教學的難點。
4.2 善用故事進行教學。語法教學枯燥乏味,若是把教學內容用故事的形式講出來,結果就大不相同了。兒童有驚人的想象力,他們的想象力在故事中得到充分的發揮,又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何樂而不為。
類似前面所講的方法還有很多,無論采取哪種教學方法,都應該注意“精講多練,以練為主”。讓學生多練,在練中獲得聽、說、讀、寫的語言運用能力,只要我們用心,都可以把語法知識滲透到學生的腦子里。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語法不負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的探索總結學習英語語法的最佳教法和學生的學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語法學習本身不是語言學習的最終目的,但語法的學習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和運用語言。事實上,我們在學習和運用語言的過程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的學習和運用著語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法,做到學中樂,樂中學,充滿樂趣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讓我們在無窮盡的知識海洋里,為學生源源不斷的儲備優質的水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