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余德 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通常情況下,我國高校散打課程教學活動中,學科教學的專業性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具體方面:其一,是散打運動課程需要從學生的實際身體健康程度和體格進行充分考慮,為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并同時嚴格遵守“因材施教”的相關教學原則。而高校階段的學生,選擇學習散打,很多時候也都是為了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運動機能,形成健康的體魄。但是由于其自身的訓練方式不夠專業,且以往都很少接觸過散打,因而散打訓練過程中的動作標準不規范,訓練過程不專業,甚至會傷到自身。因此,這也就要求高校所開展的散打課程教學活動,要嚴格規范教師教學的專業性,以“高標準”來要求自身,為學生制定出最為合理的教學訓練方案,借此來滿足學生散打學習成長和課程教學工作所提出的共同發展要求。
所謂的散打運動教學強實踐性特點,這是因為散打體能訓練作為體育競技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訓練和技巧學習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對抗,同時更需要學科教師親自上場,與學生進行對抗,親身指導學生如何針對標準散打動作進行訓練和不斷實踐。因而,這也就要求了在具體的實踐和教育期間,要著重強調學科的專業性和實踐性特點,從而將學科教育質量進行進一步的提升和強化。而在此過程中,倘若高校散打課程教師的整個教育教學引導過程缺少了實踐性,將直接導致學生在散打運動訓練過程中的能動性大打折扣,受到嚴重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整個散打課堂的有序進行,無論是對于教師還是學生而言都得不償失。
體育游戲和高校散打課程同宗同源,彼此之間都是為了鍛煉學生健康體魄,形成體育終生素養而存在,彼此之間相輔相成、相互發展。而無論是對于任何形式的體育項目內容而言,其鍛煉過程必然講究其內容的“趣味性和健康性”,以圍繞鍛煉學生身體機能、強化體能訓練為核心。其體育游戲內容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同樣也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自主訓練積極性,為主動參與到散打教學課程中打下堅實基礎。
因此,當高校的散打課程教學指導教師,在正式進行體育游戲和散打教學活動之間的融合發展過程中,就必須切實掌握體育游戲的“趣味性和健康性”,以保障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具體的融入教學期間,散打課程教師要依照學生的體育運動實況,來逐漸增強體育游戲內容的競爭性,將散打教學內容融入其中,讓體育游戲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目光,提高集體參與度。與此同時,當散打課程教師在進行游戲教學期間,還要注意做好學生的安全防護工作,堅持秉承“健康第一”的相關教學原則,以保障學生在散打游戲參與期間的健康安全。從而在為學生創設具有“豐富性、趣味性”特點的散打體育游戲內容期間,為學生打造“安心、無憂”的運動環境。
在將“趣味性和健康性”進行滲透和融入的過程中,高校散打課程教師,同樣還需要注重體育游戲融入內容的“目的性和針對性”特點。例如,高校散打課程教師,在正式開展游戲課程教學活動期間,要嚴格依照散打課程教學流程和教學發展目標,對其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游戲教學計劃安排。此外,散打課程教師,還應該依照課程設定不同、涉及內容不同、體育游戲融入程度不同以及學生的學習實況不同等特點,為學生量身選擇適宜的散打訓練場地,并設置不同形式的散打體育游戲開展形式,為強化散打課程教學趣味性、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而努力。
體育游戲活動雖然是以游戲教學為主,但是其內容仍然以體育運動項目為核心,同時在高校散打教學課程融入發展中,更應該將游戲活動的體育運動精神進行重點強調,以制定科學性的運動游戲規則來保障高校散打游戲課程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整個游戲內容融入環節必須是“嚴格的、強制的”。因而,在具體的融合教育期間,一旦有學生違反了散打游戲規則,就要受到一定的懲罰。這是因為在散打游戲活動中,仍然有部分的教學環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和學生的嚴格遵守,才能保障散打游戲活動的長期穩定發展。同時也才能切實保障學生安全,將體育競技精神貫穿其中。
體育游戲活動的內容設計和融入過程,作為高校散打課程教學體系中的輔助教育內容,彼此之間相輔相成。借助科學方式,實現彼此之間的共同融合發展,不僅能夠全面激發學生的散打課程參與興趣,同時也能帶領學生從更深層次去學習和認知散打運動,從而有效降低學生的訓練壓力,提高運動機能。而當高校學生正式參加其中的時候,散打游戲課程教學氛圍的塑造和提升工作,是引導學生正確參與,調動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前提保障。因此,這也就要求在課程開展之前,要針對散打教學中的體育游戲項目進行科學選擇。
例如,身為高校的散打課程教師,在體育游戲融入教學過程中,便可以事先通過散打體育游戲項目海報設計的方式,將具體的內容信息發送到學生群中,進行相關的文化教育宣傳活動,引起學生的關注,并借此發起關于“散打體育游戲內容選擇”的投票活動。給予學生充分的課程內容自主選擇機會,以圍繞與散打課程教學關系最為緊密的體育游戲為核心,在教師的問題教學引導下,讓學生從自己感興趣的體育運動中,選出與散打最貼近的運動游戲。從而站在學生參與興趣點角度上來為學生作出選擇,并對散打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革新設計,將學生所選擇的體育游戲項目融入其中,借此來為學生設計出更具創新和吸引特點的散打課程教學內容。最終在保證體育游戲和散打課程科學融合發展的基礎上,為幫助學生提高參與積極性、散打運動技巧進行全面培養,打下優良基礎。將散打體育游戲內容設計過程的合理性進行全面落實。
高校,作為高等學府,其學科知識內容以簡單的形式呈現是遠遠不夠的,尤其是對于散打課程教學過程而言,僅僅只是簡單的體育游戲融入,還無法起到良好的體育精神塑造和教育效果,應該從更為深入的角度去進行滲透和融入。其中,散打學科教師的共同參與和融入發展,便是其中的重要教學執行路徑。
在具體的課程游戲融合與教育發展過程中,要求相關的高校散打課程教師要積極并主動的參與到散打體育游戲教學中,與學生一起“共同參與、共同訓練”,并對散打訓練過程中的動作標準化和基礎規則進行反復強調和重點論述。
比如,可以使用與學生共同配合的方式進行體育游戲動作的示范,給予學生學會散打動作的信心,而這樣由師生一起組合進行體育游戲的方法,更能夠讓學生產生學習散打的興趣。此外,高校散打教師還要讓學生自己在體育游戲中訓練散打動作,然后指出體育游戲中有關散打動作的要領和注意點,讓學生們按照自身身體素質去適應體育游戲的強度。而這整個過程,不僅要有游戲動作的設計,同時也要有散打技巧融入體育游戲的具體策略。
當高校散打教學課程即將結束的時候,同樣也可以將體育游戲項目融入其中,其融合發展的目的無非便是期望能夠借助體育游戲中的“趣味性”元素,幫助學生在散打運動之后,逐步恢復到訓練前的原先狀態,實現身心的逐漸放松。
簡單來說,就是高校的散打課程教師,可以借助體育游戲活動來營造“輕松、愉悅”的訓練環境,幫助高校學生放松心理,并緩解機體,恢復體能。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散打課程教師所選擇的體育游戲內容,必須是圍繞“健康、輕松、有趣”特點展開。只有輕松而又愉悅的體育游戲活動,才能用來轉移學生的注意力,降緩學生因散打運動之后的機體興奮點,讓學生的各個運動感官得到充分放松,回歸原態,最終走向平穩化。
因此,當高校散打課程教師在進行體育游戲放松活動中,教師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放松游戲內容的選擇與設計需要從學生的年齡、運動機能、當天散打訓練學習情況等角度進行重點掌握,并根據男女生體能的不同,設計出不同的教育執行方案。借此來全面降低高校學生在散打訓練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感,推動學生身體機能逐步恢復到初始健康狀態,最終實現學生散打訓練技巧和體育運動素養的共同發展。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文化教育形式的不斷推進,在高校散打教育課程實踐過程中,將體育運動項目游戲內容進行融入,不僅可以有效消除高校學生在散打訓練過程中的緊張感和乏味感,同時也能進一步豐富散打課程教學活動內容,實現課程教學氛圍的提高和渲染,讓學生樂在其中,借此來合理改善高校學生課程“參與不積極、自主活躍度低”等現象問題,幫助學生逐漸轉變對散打課程的價值認知觀。與此同時,在具體的散打教學實踐中,實現體育游戲的融入和發展,還能進一步培育學生思維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訓練參與積極性,為塑造強健體魄、培育充滿體育運動精神的未來專業人才作出必要貢獻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