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梅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實驗幼兒園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被提上日程,這一教育板塊有助于全面提升教育質量,夯實教育基礎,教師需要重新調整教學模式,了解德育教育的重點及難點,始終站在學生的角度,落實教學任務。幼兒園教育比較基礎,啟蒙教育和養成教育是重點及核心,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德育教育與這兩大教育板塊之間的緊密聯系,關注與幼兒之間的互動及交流,確保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落實,真正實現幼兒園教育質量及水平的綜合提升。
一直以來,學前教育教學十分注重德育教育改革及創新培育教育,以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為基礎,以正確人生三觀的塑造為根本,確保幼兒能夠主動的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以及動手能力,學會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保持著良好的學習作風。幼兒教師需要結合學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條件,加大對這一階段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了解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以及個性化發展要求。在全面調整以及改革創新的基礎上確保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大放異彩、重煥生機,保證每一個幼兒能夠在教師德育教育的指導下意識到個人的主人翁地位,塑造完善的人格。
德育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結合符合這一階段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條件,對提升教育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幼兒教師會根據幼兒的主觀能動性,明確德育教育的滲透點和突破口,關注與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及互動,掌握德育教育的重點及難點,在全面改革以及調整的基礎之上,確保幼兒園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及成績。
德育教育要求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了解幼兒的知識訴求,與幼兒做朋友,關注幼兒的身心成長規律以及個性化訴求,明確教育教學的重點以及核心,采取恰當可行的教學策略確保德育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實。這一點符合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對與時俱進育人理念的全面踐行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幼兒教師需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了解幼兒在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中的真實情況,給予幼兒更多展示自我的機會,保障德育教育工作能夠取得新的突破,真正促進以人為本育人理念的全面踐行以及有效落實,為幼兒的成長發展及學前教育改革提供更多的契機。
學前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體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及創新有重要的影響。傳統的教育理念備受詬病,導致學前教育改革工作備受阻礙,在這樣的現實背景之下,許多幼兒園重新調整育人思路,探索出一條全新的教學路徑,以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滲透為基礎,夯實幼兒的基礎,保證幼兒能夠變得更加主動、自信和樂觀,規范幼兒的言行舉止,真正的為幼兒樹立榜樣。這一點對學前教育改革有重要的輔助作用,學前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速度較快,教育資源能夠實現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幼兒也會變得更加積極,在教師的指導下合理安排個人的學習、生活以及玩耍。
與理論知識學習以及社會實踐相比,德育教育更加復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離不開教師的全身心投入。教師會主動調整教育教學策略及思路,以極大的耐心與幼兒進行互動及交流,了解幼兒的真實想法及意見,結合幼兒的個性化成長發展背景,在改革教育理念的過程中真正加強師幼互動和溝通,進一步縮小兩者之間的隔閡和距離。幼兒也會重拾自主學習的能動性,不再畏懼教師,將教師作為自己的朋友,主動傾吐個人的想法。教師會結合德育教育改革的現實條件,關注幼兒的真實訴求,放下自己的權威地位,學會與幼兒實現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幼兒園教育中德育教育滲透非常有必要,教師需要掌握德育教育的具體要求,明確德育滲透的重點以及核心,確保對癥下藥。但是有一部分幼兒園教育對德育教育的認知和理解還不夠充分及深刻,出現了許多教育行為和理念上的偏差,最終導致教育教學資源被浪費。
作為教育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教育資源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多種教育教學資源的靈活利用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在滲透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之中,有的幼兒園教師沒有擺脫傳統育人模式的束縛,忽視對多種育人資源的合理利用及有效配置,最終導致教育教學質量不夠理想。教師沒有站在宏觀發展的角度,結合多種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要求,在全面改革以及調整的基礎上實現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實,最終導致德育滲透工作與預期目標差距較為明顯。幼兒的成長以及發展備受阻礙,有的幼兒變得比較消極及被動,沒有主動接受德育知識的引導以及思想上的教育,出現了許多偏差行為和不良行為習慣。
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非常直接和深遠,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為學校的德育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時,幼兒園需要注重與家長之間的聯系,實現家校聯系及互動,促進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齊頭并進。但是有的幼兒園忽略了對多種教育元素的分析,沒有真正站在不同的角度,高瞻遠矚,過于注重短期利益,認為家校合作會浪費一部分的教育資源和管理資源,導致教學管理難度系數持續上升,直接影響了教育教學進度。因此在家校合作上投入的時間較少,這一點違背了德育教育工作的初衷,不利于德育教育活動的全面落實以及全范圍覆蓋,幼兒的個性化成長及發展也受到了間接影響。
為了實現德育教育與幼兒園教育之間的緊密聯系,幼兒園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新時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點,找準德育教育的滲透點和突破口,進一步豐富幼兒園教育內容及形式,確保幼兒園教育工作能夠更上一個臺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應用是重點,在此前提下還需要實現家校之間的有效聯系及互動,了解不同階段的德育滲透重點及核心,采取恰當可行的滲透策略及技巧,確保對癥下藥。
幼兒階段的教育教學不再以知識學習為主體,而是更加關注德育教育和行為規范,其中養成教育和啟蒙教育是重點。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時,幼兒園需要注重多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及利用,以行為習慣教育、道德品行教育、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為依據,實現多種教育板塊之間的有機聯系,培養幼兒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行為習慣,為幼兒的個性化成長以及發展保駕護航,讓幼兒能夠真正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另外,為了確保幼兒園中華文化啟蒙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幼兒園需要立足于當前的教育實情,以教育環境的合理創設及優化升級為基礎,加強對不同教育策略的有效分析及研究。了解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并明確具體的改進思路和方向,確保對癥下藥。幼兒的能動性不足、年齡偏小,如果在落實德育教育工作的過程中,以枯燥乏味的語言灌輸為主體,就會導致幼兒的學習能動性不足,往往學了忘、忘了學,教育教學質量和效果無法得到保障。對此,幼兒教師需要注重多種教育資源的靈活利用,影視教育資源的應用效果比較好,教師可以將比較夸張的情節融入課堂教學環節,留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引導幼兒主動觀看與之對應的教育視頻。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進一步調整育人策略及方向,以具有一定教育意義的動畫片段為契機,在與幼兒共同觀看的過程中進行適時適當的講解,讓幼兒能夠進行簡單復述,鼓勵幼兒說出個人的觀后感。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將動畫電影《花木蘭》引入課堂,落實好家庭美德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讓幼兒能夠變得更加積極,充分凸顯現代化教育教學資源的育人作用及優勢。
家校聯系以及合作互動非常關鍵,有助于進一步拓展德育教育的空間及范圍,確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幼兒教師需要了解家校合作的重點以及難點,關注與家長之間的交流,了解家庭教育的現實情況,著眼于各個教育階段的核心要求,在全面調整以及改進的同時,保障不同育人資源的合理配置。家校聯動教學非常關鍵,家庭教育對幼兒的影響顯而易見,學生的言談舉止、走動說話都會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需要積極構建家校互動機制,及時了解幼兒的家中表現,分析家長的家庭教育背景及理念,采取必要措施確保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齊頭并進,充分體現兩大教育板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實現多種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只有這樣才能夠凸顯意外的主體價值,保障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和教育環節的全面優化升級,比如幼兒園可以開展“我是小主人”以及“我愛爸爸媽媽”等親子活動,讓幼兒主動為自己的父母洗腳,讓家長和幼兒一同完成比較簡單的家務活,全面落實好感恩教育和家庭教育,確保德育教育工作取得新的突破和成效。
德育教育比較簡單,主要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和思維品質教育為重點,因此對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是一個較大的考驗。幼兒園需要以語言使用環境的優化升級為基礎,關注對不同幼兒的恰當引導,提升幼兒的思維能力,鍛煉幼兒的膽量,給予幼兒更多與外界交流和接觸的機會,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以及學習興趣,逐步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能力。比如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在乘坐公共汽車的過程中了解與乘車相關的常識,學會主動為老年人讓座,抓住與外界交流和溝通的機會,不斷拓展整個語言使用環境的空間,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幼兒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非常關鍵,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環節,這一階段的教育教育成效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教育教學進度。學前教育以3-6歲的兒童為主要對象,這一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變動比較明顯,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模仿能力。教師則需要結合學生的基本認知能力,關注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及交流,通過啟蒙教育進一步弘揚和傳承中華文化,加強對幼兒的引導,鼓勵幼兒主動接受優秀中華文化的熏陶及洗禮。這一點對基礎教育改革及創新有重要的作用,幼兒也能夠在自主學習語言文化的過程中提升個人的思想境界,學會自我規范和自我教育。
幼兒園教育中的德育滲透非常關鍵,這一點符合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要求,對教育教學資源的利用有非常關鍵的影響。教師需要靈活利用多種教育教學資源,全面加強家校合作及互動,積極優化語言使用環境,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