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羽毛球項目自1873年誕生以來,發展至今已有著140余年的歷史。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葛菲/顧俊勇奪女雙冠軍,實現我國奧運會羽毛球金牌 “零突破” ;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羽毛球隊更是包攬了五個項目的所有金牌,完成了前無古人的壯舉。一代又一代的運動員前赴后繼,在世界大賽中為我國爭金奪銀,推動了羽毛球項目的普及和發展。多球訓練作為最有效的羽毛球專項練習方法,對羽毛球初學者和高水平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如何科學有效的進行多球訓練是筆者一直所追尋的。
羽毛球多球訓練是集運動員的手法、腳步、臨場反應、體能、戰術于一體的綜合性訓練方法。它指的是在持續、大量供球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球速、不同落點、不同力量、不同技術組合的方式,使受訓者按照既定的訓練程序和要求,進行持續性的對單個或多個技術動作進行訓練,使用一種或多種擊球技術連續將球擊到指定區域或規定線路的訓練方法。多球訓練法具有重復性、練習密度大、練習強度高以及更貼近于實戰的特點,其練習時間、供球個數、練習組數、訓練強度都是可控的,是最為有效的羽毛球專項化訓練方法。
3.1.1 單項技術多球訓練
單項技術多球訓練,即為使練習者掌握或提升某一項技術而采用的連續在指定區域為練習者提供多球進行練習,練習者運用規定的擊球動作將球擊入特定區域的練習方式。單項技術多球訓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練習者剛接觸某項技術動作,對技術動作的掌握還處于泛化階段。在此階段運用單項技術多球訓練可以使其較快熟悉和掌握技術動作,找準最佳的擊球點和擊球時機,盡快建立起正確的運動表象[4]。第二階段為技術動作的的鞏固與細化階段,練習者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該技術,訓練的核心要義是加快訓練者擊球節奏、增強動作的一致性、豐富球的落點和線路,提高擊球質量,使動作由泛化→分化→自動化,如:前場正手挑球練習、網前搓小球練習、中后場的殺球練習等。
3.1.2 組合技術多球訓練
組合技術多球訓練,是為增強練習者在全場的快速移動中完成多次擊球的能力,教練員連續將球發到不同的區域,練習者在各位置運用規定的技術動作將球擊入指定區域的練習方式。羽毛球是每球得分制,可以將每一分的得失都視為一個短小的比賽片段,在這個片段中,運動員不但有步法的移動和變換,同時也有多種技術動作的使用,將這些步法、技術融合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組合技術,如:中后場吊網前→回搓網前小球→接挑球扣殺練習,這個組合訓練就涉及到前后場的步法移動和殺球、搓球、吊球等多項擊球技術。
3.2.1 一球一擊
陪練者連續不斷的供球,與此同時,練習者不斷回擊球至固定區域,其主要作用是幫助練習者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動力定型,糾正錯誤動作,提高擊球的成功率。在練習殺球、高遠球、吊球等過程中,都會運用該方式進行反復練習從而熟練掌握技術動作。
3.2.2 多球單練
練習雙方各持數球在連續的多回合中進行擊球、回擊球練習,如:中場區域的平抽擋練習,對練時可進行30次擊球/組×8組。
3.2.3 定點擊球
陪練者將球送達至不同區域,如:前場正反手位、中場正反手位、后場正反手位、一前一后的組合位等,練習者根據來球的線路,運用一種步法或多種步法的組合,在不斷的移動中將球回擊至對方固定區域的練習。定點擊球的訓練對練習者的腳步移動、移動中的快速擊球、多次擊球中的反復急起急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2.4 移動擊球
陪練者將球無規律的送達至練習者場地,練習者需要以極強的應變能力來處理來球,在腳步移動快速到位的前提下找準擊球點、調整擊球節奏、提升擊球質量,還能凸顯出練習者在被動狀態下的處理球能力,該練習方式是難度最大、最貼近于實戰的。
完成單次練習的重復次數。單次練習數是由訓練內容和目標決定的。以有氧耐力訓練為主的練習可安排25~35球/組,如:后場吊球→網前挑球練習、后場對擊高遠球→吊球練習可參照此標準進行訓練;發展速度耐力的練習采用20~30球/組,如 “殺上網” 練習;發展無氧能力時可采用15~20球/組,如連續的扣殺練習、劈殺練習等。
某一種練習所設定的重復組數,練習可以為技術練習、戰術練習、移動練習、速度耐力練習等。根據練習的項目特點和練習者能力水平差異,以提升速度、爆發力為主的練習內容可采用 “少量多組” 的方法,如6~8組;以提升耐力為主的訓練可采用 “大量少組” 的方法,如4~6組。練習組數的設定是動態的,根據練習者的訓練效果和個體差異可隨時做出動態調整。
間歇時間指的是訓練中組與組之間的休息和調整。合理的間歇時間對訓練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間歇,運動員不僅可以使身體機能得到適當恢復,還能夠對上一組練習中自身的技術動作進行回顧總結,力求在接下來的訓練中優化練習效果。研究發現,組間間歇的時間長短與訓練水平成反比,水平較低的練習者間歇時間較長,水平越高的練習者間歇時間則更短。在進行速度耐力、無氧能力訓練時,最好采用兩名練習者交替練習的形式開展訓練。
喂球速度是練習者所面對的來球的速度。在給羽毛球初學者以及技術水平較為一般的練習者進行喂球時,球速應該較慢,球的弧線要適中,讓其有著舒適的擊球點和擊球節奏,便于保證練習的持續性,達到更佳的練習效果。在進行某一單項的練習時喂球速度不宜過快,在進行連續的殺球、抽擋等速度耐力練習時,喂球則應該適當提速。
多球訓練的有效性貫穿于羽毛球專項技術訓練的全過程。依據技術動作形成的規律性特征,通常將一項技術形成的完整周期劃分為三個階段:①動作的泛化階段。在這一階段,練習者剛剛接觸該項技術,對于技術動作的特點還不能夠清晰認識和掌握,在練習過程中只能進行簡單的模仿動作,初步完成動作,但會出現擊球點不準確、發力不集中、落點控制不佳、身體不協調等多種錯誤。多球練習在這個階段的主要意義在于能使練習者通過多球練習,熟悉記憶動作的做法,形成初步的技術動作表象,糾正部分錯誤動作,提高技術動作的準確性,逐步向分化階段過渡。②動作的分化階段,這一階段的技術動作掌握情況與第一階段相比有了明顯的改善,擊球點更加準確、發力更加集中,動作也比較連貫,對于球的落點也有了一定的控制,但仍沒有將擊球過程中的所有問題妥善解決。通過多球練習,進一步加強肌肉對于動作的記憶,進一步完善技術動作。③動作的自動化階段,已經能夠熟練掌握、自如運用技術動作,動作之間的銜接更加連貫,動作的一致性更好,擊球中很少出現失誤,并且在移動擊球的同時能有著更強的掌控能力,為技術動作的組合和戰術打法的多變奠定基礎。
運動員在多球訓練過程中需要經受重復性、持續性的擊球動作練習,需要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步伐、呼吸、擊球節奏以保證能夠達到預想的訓練效果。這可以有效增強運動員的有氧代謝和無氧代謝能力,同時可以有效促進心血管系統和呼吸系統機能的提高。這就為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升,運動能力的強化提供了保證。
多球訓練可以在練習中通過反復多次的擊球來提升訓練強度、增加訓練密度,對建立正確的技術動作定型、發展專項素質、豐富技戰術打法,提升技戰術水平等均有良好效果[6]。通過多球練習可在短時間內有效地提高運動員的攻防能力和比賽水平,并對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培養起到了促進作用。
多球訓練在羽毛球專項技術的鍛造上占據重要地位。通過科學的、系統化的多球訓練,對運動員身體素質、體能儲備、技戰術的運用、意志品格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要遵循 “因人而異、循序漸進、穩步提升” 的方針,在不同的訓練階段依據不同的訓練項目制定最為貼切的多球訓練方案,并要隨著練習的深入對原訓練計劃進行適時的動態調整,以保證多球訓練的高效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