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浩
(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荊涂學校 安徽蚌埠 233400)
眾所周知,蹴鞠是足球的前身,早在戰國時期我國民間就已開展了娛樂性的蹴鞠游戲。經過千年的發展與演變,我國的足球事業并沒有出現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對此,我國教育部提出,足球訓練應該從小抓起,從校園抓起。全面開展校園足球運動已經是現階段各中小學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隨著健康第一理念的出現,各個中小學開始更加重視對于中小學生的培養,通過開展足球運動能夠鍛煉學生的品質及提升身體素質。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小學足球課程的發展只是在對足球的認識和理解的啟蒙時期,學生對校園足球的理解差異很大,大多數學生對校園足球的了解是單方面的,而學生對校園足球的了解僅限于自己的參與或體驗足球,因此,對于中小學生來說,對足球的認知和理解僅限于校園,同時也可以表明,校園足球是中小學生認知足球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校園足球的發展程度和學生認知水平有很大的關系。與此同時,校園也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足球技能,以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及技能競技來豐富學生生活,強健學生體魄。隨著不斷的創新與發展,校園足球后備人才培養管理體系也在不斷進步與提高。下面該文針對后備人才的培養展開論述。
根據我國體育教育現狀,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十分注重實踐而輕視理論,由此導致了學生在體育運動過程中往往卯足了勁、拼命地做運動,但長時間的實踐訓練卻并不能達到教師所期待的結果。尤其在足球運動中,看似簡單,實則場上眾多人操控一個足球也是需要技巧的;而傳統足球訓練中,學生往往被小小的足球搞得團團轉卻也進不了球,這時,足球文化課及足球理論課就顯得尤為重要。學生通過足球文化課可以了解到足球的演變與發展歷史,從中獲取名人的經驗;從足球理論課上可以學會很多技能,有助于減少時間的浪費。
例如,教師在授課前首先為學生簡單講述足球發展史:學生會因足球的前身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蹴鞠而產生十足的興趣,同時,教師為學生講述“中世紀英國足球限令也沒攔得住大眾對足球這項運動的喜愛與熱情”的故事,學生對其產生一定了解后才有興趣學習。同時,足球理論知識課也必不可少:正腳背射門,即沖力射球,教師應告訴學生先向目標輕松助跑,立足腳站在足球側近,自然向后提起小腿,眼望足球頂部,鎖緊腳眼揮動小腿抽向足球中央點,擊球后身體勢追前完成整個射門動作。
無論是學校體育隊還是足球社團,都應該在定期訓練的基礎上適時開展聯誼活動,這包括班級之間的比賽、不同年級間的比賽、男子足球賽、女子足球賽,甚至是不同學校之間的聯誼賽。日常的訓練使學生的足球技能日漸提升,而合適的競技賽則可以檢驗學生的訓練情況。學生通過競賽,可以對自己的成與敗進行總結,同時也可以發現對手的敏捷技巧和優點,加以學習,最終獲得自己的進步。比賽的展開還可以訓練足球隊員之間的配合程度,不斷磨合,實現共贏,逐漸領悟足球精神的內涵。
比如,學校可以每月組織不同年級足球隊進行比拼,每支球隊根據平時訓練結果確定好前鋒、后鋒、中衛等各個位置的球員。足球比賽全程按照標準的比賽設置:2個半場共90min,補時時間長短由經過嚴格訓練的裁判根據場上實際情況進行決定。學生在標準嚴格的賽制下比賽才能嚴格規范自己的比賽行為,集中注意力踢好這場比賽。同時,中場休息時教練應該安撫學生并為學生指導技巧要領。學校根據最終比賽結果對雙方進行嘉獎鼓勵,同時先取賽事中優秀的足球運動員進入校隊,成為堅實的足球后備力量。
比賽是學生進步的重要途徑,在比賽中,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技術、應變能力等都能夠得到鍛煉,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使用比賽教學法。但簡單的比賽帶來的進步是有限的,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及時進行總結反思,反思在比賽中的缺陷。必要時,教師可以采取錄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判,并針對比賽中表現出的缺點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實踐證明,采取這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快速進步。因此,比賽教學法應當值得教師認真研究。
著名足球運動員馬拉多納說過:“單靠某一個光彩奪目的球星的作用就想獲得冠軍,這是不可能的。重要的要有全隊的協調配合。要有一個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整體。”一個足球隊就像一部機器,只有每個部件都運轉起來,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因此,校園足球應該采取措施幫助學生形成互助互學體系。如成立互助小組,采取幫扶措施,足球技能較為精湛的學生可以通過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為其提供便捷簡單且易學的足球技巧,同時也是對自己技能的提高,以此種方式實現每位學生對足球技能的基本掌握。
例如,學校根據初步篩選,根據學生的足球技能進行分組,讓較為優秀的學生對技巧掌握不太好的學生進行指導。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切磋往往能夠使其進步得更快。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每一位學生在掌握足球基本要領的前提下,尋找自己在一支球隊中的位置,后衛、前鋒、中場還是守門員。學生找準自己定位后,教師應該對不同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策略,設置不同的訓練內容,如守門員要注重訓練敏捷度等。之后學校組織學生組成臨時足球隊,進行團隊訓練,通過一些技能游戲及不同強度訓練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只有在文化水平上真正了解足球教育的意義,才能幫助促進中小學校園足球的更好發展,才能把握最根本,提升價值。足球是三大球之一,足球課程也應該是體育課程中的頭等大事,因此,應大力在學校推廣和普及足球,使學生在各地都能看到足球精神,并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豐富校園足球文化的精神,使中小學生真正感受到在整個校園內形成了足球精神,使學生逐漸從被動學習模式轉變為主動學習。
為了進一步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培養出更具競爭力的足球人才,在開展校園足球的過程中應適當增加足球教學訓練的競爭機制,班上學生應分為不同的小組并定期讓學生參加足球對抗賽,在實戰訓練和學習中,具有更積極的作用。
中小學足球文化的建設離不開學校足球的大力宣傳,人們的思想、行為和個性會在不同的文化氛圍中不知不覺地發生變化,因此,中小學校園足球文化建設需要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增強學生對足球的興趣,促進校園足球的發展,在學校舉辦各種活動,如足球主題繪畫比賽、足球標語比賽、校園足球標志比賽、足球攝影比賽和足球知識比賽,以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并大力弘揚校園足球文化。另一方面,教師應注意足球技巧的學習,同時加強對“校園足球文化”的理論教育,合理制訂足球課程教學計劃,開展足球文化活動和促進校際足球活動,從而營造良好的校園足球文化氛圍。
總而言之,校園足球的開展不僅有益于我國足球事業的穩步發展,也有助于學校體育活動的有力展開,形成青少年熱愛足球、投身足球的良好運動氛圍,同時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加深對足球文化了解的機會,學生從此愛上足球這項運動,并且愿意為之付出時間。筆者相信,隨著校園足球活動的有效開展及足球后備人才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我國足球基礎教育一定能夠做好,同時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