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佳 中交隧道工程局有限公司
在2016 年,“營改增”開始在我國稅收領域全面實行,在2018 年,增值稅稅率出現了一定的變動,緊接著在2019年再次出現改變。相關文件提出[1],從2019 年4 月1 日開始,建筑業從10%下調為9%;而制造業從16%下調為13%。建筑業中適用3%的簡易計稅項目,則未做出調整。對于建筑業而言,此次變動帶來的影響更為深遠。
根據相關研究報道,從2016 年實行“營改增”開始,一些較為大型的建筑企業的增值稅稅負率出現持續性的下降,在2016 年的5 至12 月份期間稅負出現下降趨勢,并且逐漸接近3%,至2018 年逐漸降到2%[2],在這樣的形勢下,致使這些建筑企業能夠進一步享受國家減稅政策所帶來的益處。深入分析這一現象的產生原因,有下列兩點:第一,因為部分合同結算具有不同程度的滯后性,如:索賠變更以及材料價差等,同時,其所帶來的成本已發生,并且已取得了相應的進項稅發票,繼而造成建筑企業的銷項稅和進項稅之間的配置存在錯位現象;第二,建筑企業漸漸理順自身增值稅的管理鏈條,原先屬于書面制度的“憑票記賬”漸漸成為實踐行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業增值稅的抵扣鏈條的完善性,最終致使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概率漸漸升高,繼而致使進項稅得到充分抵扣,最終使大多數企業的投資想法以及投資意愿得到了一定的激發。
通常情況下,建筑企業所進行的工程項目,其工期均具有一定的長期性,大多數項目的施工期間都會跨越增值稅稅率調整期間,繼而導致在增值稅稅率出現下調之前,工程項目已經完成,并且結束施工,但在稅率出現下調以后,其結算和調整以后的增值稅稅率卻有較高的適用性。由于受到這一因素的影響,導致建筑企業由于自身的進項稅發票的稅率均比較高,但在和業主進行結算的時候,所開具的發票卻屬于稅率較低的發票,
從某種方面來說,建筑施工企業享受了增值稅稅率下調所帶來的紅利,同時將一些稅負轉移到了業主的身上。與此同時,為了使進項稅額進一步的提高,業主勢必會在稅率下調之前催促建筑施工企業進行開票,從而能夠達到分享稅率下調帶來的紅利。針對一些并未完工的施工項目而言,在2019 年4 月1 日之后,這些施工項目仍舊需要按照先前所制定合同上的規定來履行相應的義務,在這一期間,建筑施工企業的成本、稅負以及利潤均與剩余合同含稅價的實際變更情況有著一定的關系。在對合同價款進行調整時,應當充分考慮業主對銷項稅抵扣存在的實際需要。假如業主在進項稅抵扣上沒有相關的需求,那么在核算時就可以按照含稅價來進行,在2019 年4 月1 日之后,對于業主的總支付資金而言,如果不調整相應的合同含稅價,則不會發生變化。但是應當注意的一點是,在建筑企業收業主驗工計價款時,應當嚴格實行相應的價稅分離。在這時,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建筑企業的不含稅收入,相較于之前的稅負,會出現降低的情況。但假如業主在4 月1 日之后對合同含稅總價進行調整,那么將會導致業主所投資的金額發生下降,繼而使建筑企業的現金流入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與此同時,對于在進項稅抵扣上存在一定需求的業主而言,在進行相應的核算工作時,一般都會選擇使用不含稅收入。除此之外,若業主在調整合同含稅總價的過程中選擇使用新稅率,那么將會使進項稅額抵扣金額出現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在此時,其投資總額并未出現變化,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將會持續性的減少其現金流入量。
第一,以銷項稅額為分析角度,在增值稅的稅率是10%的時候,相應的銷項稅在合同價款中所占的比例是10%/(1+10%),計算結果為9.09%;而在增值稅稅率下調至9%的時候,銷項稅在合同價款中所占的比例是9%/(1+9%),計算結果為8.26%,在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影響下,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建筑施工企業的銷項稅,具體的減少量為0.83%,相應的,相較于下調稅率之前,建筑企業的營業收入也隨之增加了0.83%。
第二,以進項稅額為分析角度,如果企業所取成本費用全部都是動力費用、材料費用、設備費用以及租賃費用等,在增值稅稅率是16%的時候,進項稅在合同價款中所占的比例是16%/(1+16%),計算結果為13.79%;在增值稅稅率下調至13%的時候,進項稅在合同價款中所占的比例是13%/(1+13%)[3],計算結果為11.5%,在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影響下,減少了建筑企業的進項稅額,減少量為2.29%。與增值稅稅率下調之前相比較,建筑施工企業的實際營業成本總共增加了2.29%。
第三,結合上述兩個方面,對于同一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如果租賃費用、材料費用、設備費用、動力費用等在合同價款中所占的比例是A,因受增值稅稅率下調影響,進項稅額將會出現減少,減少比率是2.29%A。在對銷項稅額進行綜合考慮時,增值稅稅率下調將會為企業營業利潤的減少或是增加帶來一定的影響:0.83%—2.29%A。據此可知,在A 大于36.25%的時候,建筑企業營業利潤的變動額是一個負數;在A 小于36.25%的時候,企業利潤的變動額是一個正數。
在2019 年4 月1 日之前發生勞務業務或是材料購買業務,相應的供應商將會盡量根據新稅率來進行相應的發票開具,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使企業自身的稅負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對建筑企業來說,若所選擇的供應商在開具發票的時候選擇使用新稅率,那么將會使建筑施工企業用于抵扣銷項稅的進項稅額發生不同程度的減少,最終大大增加了建筑企業自身的稅負。針對這一問題,相應的建筑企業應當在4 月1 日之前催促供應商盡快開具發票,通過這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業自身的可抵扣進項稅額。若建筑施工企業已使用含稅價和供應商簽訂了相應的合同,在合同稅價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增值稅稅率出現下調將會降低增值稅稅額,在合同里的不含稅價呈現上升的趨勢,從而增加供應商的收入,相應的,也會隨之增加建筑企業的成本,進而導致增加企業稅負。
第一,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向業主開具相應的發票,針對在2019 年4 月1 日之前完工,且有相應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一些工程項目,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和業主結算,確保結算及時性,盡量在4 月1 日之前開具10%稅率的相應增值稅發票,同時嚴格落實納稅申報,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補稅的風險以及繳納滯納金風險能夠效地降低。針對一些因為發生爭議索賠、業主不能按時結算以及出現相應的合同變更等原因致使不能結算的驗工,建筑企業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和相應的業主進行交流及溝通,約定在消除相應的結算障礙之后,根據原先10%稅率結算這一部分的驗工并且及時開具相應的發票。針對一些因為其他因素而導致未完工的工程項目則應當按照9%的新稅率來進行結算以及開具發票。
第二,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和業主交流溝通,及時對合同價款存在的問題進行調整,確保調整合理性。若納稅義務發生時間是在2019 年4 月1 日以后的結算,在進行相應的發票開具工作時,則可以將9%的新稅率作為參考依據,但是應當注意的是建筑企業必須和業主開展相應的交流協商工作,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現調整含稅總價的情況,若業主一定要對合同含稅總價進行調整,則建筑企業應當在協商工作的過程中告知其假如按低稅率來對合同總價進行調整,因為不能全面調整與供應商在合同上的規定價格,因此,將會致使建筑項目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升高,同時大大減少收入,所以建筑企業務必和業主溝通協商,盡可能避免降低合同總價,而僅僅只對稅金部分進行調整。
第一,建筑施工企業應當要求供應商盡快開具相應的發票,同時對供應商開具發票的及時性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針對一些在4 月1 日以前已達到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的業務,建筑企業必須按時督促供應商進行發票開具工作,確保發票開具的及時性,且企業也應當及時進行納稅。在此時,若供應商不配合,則建筑企業應當將存在的風險告知供應商,例如:補繳稅款的風險、稅前無法扣除風險、繳納滯納金的風險以及無法抵扣進項稅的風險等等。除此之外,在增值稅稅率下調以前,建筑企業應當盡快梳理歸納出依然沒有開具的發票,并且在規定時間內要求供應商開具發票。
第二,建筑施工企業應當在規定時間內和供應商進行溝通協商關于調整合同價款的一系列問題,建筑企業必須積極和供應商協商相應的合同含稅總價,并對其進行適當的調整。若已經在合同中對價稅分離的相關條款、不含稅價以及稅額進行了約定,那么建筑企業必須及時與所選擇的供應商進行相應的交流以及溝通,確保其意見一致性:合同的不含稅價格不發生變動,但是應當使合同的稅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假如在合同中并未作出關于價稅分離的約定,而僅僅只是作出了關于合同含稅總價的約定,那么建筑施工企業應當積極與所選擇的供應商交流,在交流過程中重新約定或是調整價稅分離的相關條款,根據不含稅價格以及新稅率來對合同價款進行合理的下調。
增值稅稅率下調將會使企業稅負得到有效的降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市場流動性得到釋放,最終大大激發各個行業中的積極性,使市場信息得到一定程度的增強,建筑企業應從業主和供應商兩方面對稅率調整前后的適用引起高度重視,注意提前進行規劃,從而使企業最終達到規避稅務風險、降本增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