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勤艷 浙江交通資源投資有限公司
企業黨建是黨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系著黨的組織影響力和組織輻射效應,對于企業健康發展發揮著固本強魄作用。企業文化則集中反映出企業的發展理念,直接關系著企業凝聚力和價值觀。當前,企業發展進入攻堅期,從快速發展時期進入常態化發展時期,發展環境的轉變需要企業不斷提高內在潛能。那么,新時期企業如何更好地釋放潛能,促進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融合是有效的著力點,這是由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之間的關系所決定,兩者具有顯著的共生效應,能夠有效提升新時期企業黨建工作和推動企業文化創新。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的概念各不相同,在建設行動上,兩者也形成了各自的范式。然而,兩者在研究對象和建設方向等方面存在密切的關系。
1.研究對象相同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具有共同的研究對象,它們都以“人的工作”作為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中,兩者都基于“人”,將人作為基本的起點,尊重人,更好地激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促進人融入到主流價值觀中。兩者基于企業大環境,注重引導人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學會與人交流與相處。同時,引導人走出狹隘的自我,將自己投入到企業這個大家庭,培養人的團隊協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不斷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政治覺悟,將人的品質培養和精神培育作為重點。歸結到底,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兩者都以人為對象,引導人展現更好的靈魂。
2.建設導向一致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兩者的紐帶是“企業”,企業黨建是黨的基層組織,基層組織的建設目標非常明確,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發展,為企業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為企業發展掌舵,力求實現企業在黨的領導下更好地為社會主義貢獻力量;企業文化建設是為了更好地傳遞企業發展理念,最大程度上凝聚企業員工人心,從而凝心聚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它著力于企業員工的意識形態,更好地統一思想,更好地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可見,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建設都是以“服務企業”為建設導向,兩者都堅持以黨的方針、政策為引領,堅持黨的領導,確保企業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價值取向。
企業文化創新和企業黨建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企業黨建為企業文化創建提供方向保證,推動企業文化發展與創新,企業文化創新與黨建也會產生反哺效應。
1.企業黨建為文化創新提供方向保證
企業黨建從組織屬性分析,是黨的基層組織,具有強烈的政治屬性。因此,企業黨建為企業文化創新能夠提供強有力的方向保證,引領企業文化創新向著正確的方向,堅持黨的領導,不違背黨紀國法,從而能夠保證企業文化在凝聚人心、激發員工潛能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并激發企業員工當家作主的熱情。
2.企業黨建促進文化健康發展和創新
新時期,我黨基于新的使命,對黨建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黨建作為一個分支,必然也在不斷提升建設質量。因此,企業黨建能夠較好地促進企業文化健康發展和創新,引領企業更好地實施企業管理,幫助企業在重要關頭提高決斷能力,更好地利用黨組織的先進性對企業員工進行教育,增強企業員工向心力和凝聚力。
3.企業文化創新對黨建產生反哺效應
企業文化創新離不開黨建支持,而企業文化創新又將對企業黨建產生反哺效應,推動企業黨建更好地發展,員工思想道德素養提高了,目標統一了,有助于開展企業黨建工作,黨建工作的觸角和建設空間將得到有效的擴展。同時,企業文化創新也成為企業黨建密切聯系群眾的一個重要渠道,筑牢黨的群眾基礎,為企業黨建獲得更加廣泛的力量支持。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具有共生效應,兩者互相支持,互相促進。新時期,如何利用兩者的共生效應呢,需要基于兩者特質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積極探索有效的達成路徑,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
意識對行動發揮著支配作用,因此,新時期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要發揮共生效應,首先需要從意識形態入手,強化共生效應理念,充分認識到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能夠產生顯著的共生效應。企業黨建工作開展過程中,要主動將黨組織融入企業組織,企業黨建工作應與企業文化創新加強聯系,基于兩者共生效應觀念,打破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雙線推進的模式。確立共生效應理念應強化大局觀念,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既要關注企業發展的大局,基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利用好兩者之間的共生效應,又要著眼于更大的格局,不斷提高我黨建設質量,融入到社會發展的大局,通過兩者融合能夠促進國家文化發展與創新,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從而使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的外延得到無限的擴展。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能否真正形成共生效應,除了統一思想外,還應著力培育共同的價值觀,以共同的價值取向實現兩者的真正共生。因此,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應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并將社會主義價值觀與企業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企業的落地生根。通過培育共同的價值觀,使企業廣大黨員和群眾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朝著共同的發展目標。在共同價值觀引領下,企業黨建工作應打破傳統思維,不斷創新黨建工作思路、方法,形成具有企業黨建特色的建設模式,文化建設應基于企業發展和時代發展,堅持核心價值觀引領,不斷解放思想。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都應體現出中國特色,要符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企業發展特色。兩者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引領,在創新工作保持正確的方向,確保創新的“紅色屬性”,有助于擴大“紅色效應”,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要達到共生,需要從根本入手,強化系統的共生性,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應立足于企業這片土壤讓共生落地,這樣才能產生共生效應。通過強化系統的共生性,企業黨建工作將從局促的黨組織向更加廣闊的空間推進,將黨建的觸角延伸至企業員工,讓廣大的群眾感受到黨組織的存在,并在黨組織的影響下主動融入企業;此外,系統的共生性也有助于提高企業文化創新的自覺性。在先進思想引領下,在旗幟感召下,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影響更加深入,企業員工將共同參與企業文化建設與創新,使企業文化更好地將企業發展理念與企業員工發展訴求等統一起來,企業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執行,廣大員工才能自覺地按照企業規章制度規范自我言行。系統共生性的實現,需要組織層面的共生作為保障,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過程中,可以基于系統共生性需要,積極推動黨組織和企業管理、治理組織等方面的交叉,通過交叉任職的方式,打通企業和黨組織之間的通道。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離不開作風建設,兩者之間的共生效應應致力于實現民主的統一性。民主的統一性包括兩個層面,一是黨內民主,二是黨外民主,只有實現兩者的有機統一,才能對企業作風建設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圍繞“服務企業”這個共同的目標,企業黨建與企業文化創新應在統一民主過程中,在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過程中發揚民主作風,無論是決策的形成,還是規章制度建設,都應該發揮民主作風,在黨內外形成講民主的良好氛圍。民主的統一性還應聚焦執行層面,強化民主制度的執行和落實,并通過一系列制度保障民主制度的執行和落實,通過議事制度、監督制度等,對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主體的權利進行有效的約束。
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的共生效應最終還需要借助活動得以實現,因此,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應發揮活動載體價值,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達成共生效應并擴大共生效應。例如,企業文化建設可以融入企業黨建內容,用廣大黨員的先進事跡作為鮮活的教育素材,邀請企業優秀黨員做講座,從而提高企業文化教育的鮮活性,不斷豐富企業文化建設內容。企業黨建活動開展時,應結合企業相關工作展開,無論是黨員的評價,還是黨建設成效,都應與企業實際結合起來,可以將企業文化作為黨建活動的重要話題。例如圍繞“企業生產安全”主題,開展企業黨建主題活動和企業文化宣傳教育活動,這樣使得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得以有機結合起來,讓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共同助力企業生產安全,形成有效的共生效應。
總之,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具有共生效應,兩者之間互為促進,互為支持。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應利用好兩者之間的共生效應,找準兩者之間的關聯點,不斷尋求企業黨建和企業文化創新共生效應達成的有效路徑,更好地服務企業健康發展,更好地體現黨對企業發展的引領性作用,彰顯黨的先進性,為我國社會發展大局和社會主義事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這樣才能更好地凝聚力量,更好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體現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文化優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