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玲 北臺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統計分析是指整合企業各項經濟數據,使用數據統計與分析方法,挖掘數據信息的深層內涵,評估企業經濟活動的工作,可為企業經濟戰略制定提供參考。常用的統計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統計、綜合評價、主成分分析與相關回歸分析等,統計師應根據企業經濟管理實踐,合理應用統計分析,方可發揮其作用。
企業經濟管理是指科學統籌經濟活動的各項要素,實現企業經營目標的管理手段,與企業市場競爭力息息相關。統計分析可全面整合企業經濟活動要素,深入挖掘相關數據信息,為企業經濟管理決策與監管提供幫助。但就目前狀況而言,部分企業缺乏對統計分析重視,統計師素養不足,使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存在如下問題:
在數學領域,統計分析方法豐富多樣。統計師應根據企業經濟管理需求與經濟數據特點,選擇合適統計分析方法,切實發揮統計分析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統計師對統計分析方法的認知不全面,不能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合理處理數據,導致統計分析結果出現偏差,影響企業經濟管理策略的可行性,不利于企業發展[1]。
在辦公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產生的生產、管理數據更為多樣,統計分析應隨之走信息化發展之路,方可高效處理各類數據。但部分企業缺乏對統計分析重視,和管理系統相比,統計分析信息化建設投入不足,統計師難以使用先進統計分析工具處理數據,降低統計分析工作效率,不能及時為企業經濟管理提供參考。
部分企業管理者沒有認識到統計分析的重視,并未將統計分析納入企業管理工作范疇,使統計師開展的統計分析工作缺乏明確制度依據,在統計分析方法選擇、統計分析數據處理中問題頗多,獲得的統計分析結果不具備參考價值,導致統計分析工作流于形式,影響企業經濟活動穩定性,降低企業經濟管理水平[2]。
通過上述分析可知,目前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存在諸多待完善部分,本文針對統計分析應用問題,總結統計分析應用要點,探究如何優化統計分析的實踐應用,發揮其參考、輔助決策作用,并以某企業的統計分析應用案例為基礎,論證統計分析優化策略的可行性,為企業開展統計分析工作提供參考。
1.規范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
針對統計分析方法應用不合理問題,建議企業管理者加強對統計師的培訓,深化統計師對統計分析方法的認識,規范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確保統計師可根據企業經濟管理需求,以及企業各類經濟數據的特點,深入挖掘有價值信息,準確評估企業當前經濟現狀,為企業管理者實施經濟管理提供輔助決策。
以某企業為例,管理者邀請經濟行業專家,對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進行分析,明確企業經濟管理特點及需求,將經濟管理工作劃分為不同內容,對統計師進行培訓,指導統計師針對不同經濟管理內容,采用相應統計分析方法,提高統計分析方法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有效性與合理性。例如,在財務管理方面,財務統計指標體系設計工作需采用縱橫向對比分析法;財務統計工作需采用描述統計法;財務能力評估(如資產評估、股票價值評估等)工作需采用指數因素分析功能系數法;財務風險評估與預警工作需采用相關回歸分析法;財務預測工作需采用時間序列分析法。在風險管理方面,經濟風險衡量工作需采用概率分析與統計法;經濟風險識別需采用SWOT 分析法;風險管理輔助決策工作需采用損失期望值決策法。
基于上述培訓活動,統計師可根據培訓內容合理應用統計分析方法,在不同經濟管理環節中使用相應方法處理經濟數據,實現統計分析與企業經濟管理的深度融合,凸顯統計分析應用的作用,提升企業經濟管理效能,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其他企業的管理者可借鑒該企業成功經驗,對統計師合理應用統計分析方法進行培訓指導。
2.加強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
針對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化建設不足問題,建議企業管理者提高對統計分析重視,拓展企業管理系統功能,將統計分析納入管理系統,為統計師實施信息化統計分析工作提供條件。基于統計分析的工作特點,企業在進行統計分析系統模塊建設時,應從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等角度入手,為統計師開展統計分析工作提供便利[3]。以某企業為例,基于統計分析需求,其開展的管理系統信息化建設如下:
第一,引進先進技術。在管理系統基礎上,引進JQUERY 技術與SQL SERVER 數據庫技術,通過二者協調配合,將管理系統的各項經濟數據與管理數據存儲于數據庫中,并根據企業經營現狀實時更新,直接與統計分析模塊連接,統計師可直接獲取統計分析所需的數據信息,提高統計分析效率。
第二,拓展系統功能。企業根據自身經濟管理需求,在管理系統中增設統計分析功能,內置統計分析的各類方法流程與應用算法,統計師可直接在管理系統內處理信息數據,并及時統計結果傳輸至其他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如將薪酬統計結果傳輸至人員管理模塊、將盈利分析結果傳輸至財務管理模塊等,提高統計分析的及時性,提高輔助決策的有效性。
第三,統計師隊伍建設。在企業管理系統中增設統計分析模塊后,該企業管理者組織統計師進行系統培訓,使統計師明確管理系統中統計分析模塊的原理、功能與操作要點,指導統計師規范應用統計分析模塊,切實提升統計分析信息化水平。
3.構建健全的統計分析機制
針對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到位問題,建議企業將統計分析納入企業管理范疇,構建健全的統計分析機制,加強對統計分析工作的監督管理,確保統計分析工作的有效落實,提升企業經濟管理水平[4]。以某企業為例,其制定的統計分析管理機制如下:
第一,工作制度。企業管理者根據經濟管理需求,制定統計分析工作規程,闡明統計分析的要求,為統計師開展統計分析提供指導。同時,企業管理者通過責任制度,明確各個業務部門在統計分析中的責任,要求各個業務部門準確收集各項經濟、業務、管理數據,為統計師開展統計分析提供便利,提高統計分析效率與準確性。
第二,考核制度。根據統計分析工作制度,明確統計師及業務部門的工作目標,根據各個階段的工作目標達成狀況,對統計師與相關職工進行考核,依據考核結果實施獎懲。通過完善考核制度,提高統計師及職工對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視,培養其責任意識,提高統計分析的落實成效,更好地為企業經濟管理服務。
本文以某制造企業為例,借鑒其設備使用壽命統計分析工作經驗,探究統計分析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的落實方法與要點,為企業應用統計分析展開經濟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在實踐工作中,統計師根據企業統計分析方法培訓內容,在設備使用壽命分析中應用相關回歸分析法,選擇SPSS 軟件處理各項數據,獲取準確統計結果,為企業更換設備提供輔助決策。具體的統計分析工作內容如下:
1.計算思路。將設備采購費用設為K,設備使用年限設為T,按照設備使用年限對設備采購費用進行分攤處理。而隨著設備使用年限的增長,設備運行效能下降,年使用費增加,收集企業的采購費用、使用年限、運行效率、年使用費等數據,實施統計分析。
2.數據處理。在實際應用中,統計師根據設備耗油量、設備效率等參數,評估設備運行效率,針對各項參數之間的關系,構建數學回歸分析模型,再應用數據理論求解,以此計算設備的經濟價值,明確最佳設備更換時間。
3.結果分析。通過收集數據的統計分析,統計師計算不同情況下某制造設備的經濟價值。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基礎上,該制造設備的經濟壽命為8.5 年;如按照10%的折現率計算,該制造設備的經濟壽命為9.5 年。結合統計師的計算結果,企業管理者按照規定經濟壽命應用制造設備,在制造設備投產9.5 年后,停止運行,對其進行報廢處理,轉賣回收資金,重新購入同類型的設備,實現科學合理的采購管理,盡最大限度降低設備運行成本,為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提供幫助。
結合上述案例可知,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統計分析的功能顯著,不僅可用于企業財務數據分析,也可為企業各項管理決策提供參考。企業管理者應提高對統計分析的重視,加強統計師隊伍建設,完善相關工作機制,為統計分析工作提供軟硬件支持,在經濟管理中有效落實統計分析工作,以便發揮其作用,提高經濟管理水平,增加企業經濟收益,占據更多市場份額,在市場競爭中穩步發展。
綜上所述,在企業經濟管理中,統計分析的應用存在方法不合理、信息化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通過本文的分析,建議企業規范統計分析方法的應用,加強經濟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構建健全統計分析管理機制,將統計分析全面滲透于企業經濟管理中,為企業經濟管理的規劃、落實與考核提供幫助,提升企業經濟效益,促進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