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瑞麗
(甘肅省和政縣第二中學 甘肅 和政 731200)
因受地域和經濟條件的制約,早婚觀念一直侵蝕著民族地區的學生的心靈,再加上家長思想的狹隘、學生見識短淺和學校對其重視不夠,早婚觀念一直制約著學生的發展,致使一部分學生無心學業,毋庸置疑,在民族混讀學校開展以抵制早婚觀念為中心的德育工作顯得尤為重要。筆者所在的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區內教育教學及經濟水平不高,諸如早婚觀念等一些陳舊思想在家長及學生身上依舊未能完全褪去,這些觀念根深蒂固,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筆者通過自身的教育教學經歷,認為早婚觀念對民族混讀學校中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層面上:
1.1 父母早婚中感情變異相對較多,學生性格偏激。由于很多孩子的父母還未達到法定結婚年齡而結婚生子,心理和生理還未完全成熟,學歷不高,家庭責任意識淡薄,夫妻感情上包容性不強,感情上也容易變異,因而在學生當中單親家庭的比較多,同時在撫養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層面上欠佳,學生性格內向、孤傲和偏激。
1.2 早婚家庭相對貧困,缺乏對學生的關愛。早婚父母思想陳舊同時學歷偏低,收入不高,早婚父母的家庭一般相對貧困,父母整日忙于生計,多選擇在外打工,家中長留老人在教育孩子,疏于對孩子的關于和教育,使得這些孩子得不到父母愛的滋潤,內心空虛,一些學生不得不在異性學伴身上尋找缺失的關愛,進而演變成早戀,極大的分散著學生學習的精力。甚至一部分學生因此而出現遲到早退、逃學上網、打架斗毆等事件。
1.3 學校抵制早婚教育滲透不足,與家長聯系不足。很多時候學校對于抵制早婚早戀的宣傳教育不足,很多時候很多學校都沒有開相應的集中教育大會或舉辦相應的主題班會,使得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婚姻觀念,在預防早戀早婚問題上教育力度不夠,若發現早戀早婚時也沒有及時的跟家長聯系溝通,僅僅致使簡短的批評教育而已,成效性不強。
筆者以自身的教育教學經歷為例,通過分析認為早婚觀念對民族地區混讀學校中學生身上主要體現著以下幾個特性。
2.1 矛盾性。在民族地區,很多學生很想在學業上拼搏,但迫于父母的壓力不得不放棄學業,尤其是少數民族女生身上體現的特別明顯,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想早早的結婚為家庭增添勞動力,內心充滿著矛盾,在學業和婚姻抉擇中,選擇了后者。
2.2 差異性。早婚觀念對于不同民族、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學生身上表現的不同,少數民族學生的思想中更容易接受早婚,尤其是少數民族女生當中,然而漢族的學生一般情況下,基本上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因早婚未能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的現象很少出現。
2.3 腐蝕性。不同民族的學生在同一所學校中共同學習和生活,其實也是進行著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交流,久而久之,一些早婚早戀的惡習陋俗也逐漸的侵蝕著學生們的心靈,看到周圍的同學早戀早婚從而盲目跟風,進而無心學業之余又為學校的管理增加了負擔。
為了降低早婚觀念對民族混讀學校中對學生身心健康及學業的影響,同時也為了民族混讀學校中的早婚德育教育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時效性,筆者認為主要從以下幾個層面展開抵制早婚早戀的德育:
3.1 加大宣傳。為預防早戀早婚的發生,學校可開展相應的集中教育大會、主題班會和家長會,或利用校園宣傳欄、標語展報等多種形式來抵制早婚觀念對學生身心健康及學業的沖擊,甚至可邀請當地的政府人員到校開展法制教育講座,宣傳相應的控輟保學政策及生涯教育,給學生傳遞正能量,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早婚早戀對自己學業的影響,引導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來。
3.2 加大家校溝通。以班主任牽頭,各位科任教師和學生家長積極參與,建立班級工作群,完善家校聯系制度,與家長經常進行互動交流,跟蹤學生的早婚早戀思想動態,發現學生有早戀現象甚至是早戀的思想動態的要及時的勸導和制止,未雨綢繆。而對于一些學困生要及時的鼓勵和引導,預防因學習積極性不高轉變成早戀,甚至是早戀發展成早婚,厭學變成輟學。
3.3 加大學生管理。學校在加大校園安全管理的同時還應加大對學生的管理,積極開展一些列教育教學活動,尤其是抵制早戀方面加大力度制定相應的制度并開展相應的活動,用制度來制約學生的言行和營造良好教學氛圍,用教育活動來熏陶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習的熱情、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民族混讀學校開展預防早婚教育任重而道遠,本文僅是筆者以臨夏州和政縣民族混讀學校為例,以此提出了有關抵制早婚觀念的相關措施,希望廣大的民族地區一線教育工作者積極開展諸如此類的教育研究,為提升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