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大店小學 李晶晶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一直占據關鍵地位,良好的作文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習慣,例如注重觀察等。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作文教學不再單一化。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結合互聯網以及多媒體技術針對學生作文水平展開分析,豐富教學形式和內容,為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奠定基礎。
隨著信息化技術逐漸滲透于人們的生產與生活當中,對教育行業也同樣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據調查可以看出,教師在組織教育活動時,已經將教學內容以及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信息技術利用自身的多種渠道豐富學生的知識寶庫,并突破“課堂”這一地點的限制,使得教學更加開放與全面化。小學生作文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是文學底蘊匱乏;第二是語言組織能力貧弱;第三則是無法形成對作文情境的情感共鳴。小學階段的作文種類較為簡單,以二年級為例,多數是看圖寫作、記敘文、童話等主題,篇幅較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以及對信息提取的能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文學素養也會不斷豐富和發展。但二年級的小學生本身缺乏生活體驗,對身邊事物的印象容易受到家長以及教師的影響,很難形成自身認知,導致其在寫作時往往會出現“不知所云”的現象。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當前的思維特點,借助信息技術讓學生直觀感知與體會作文情境,從而使學生突破作文寫作的固定模式。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倘若一門課程讓學生連探索的欲望都沒有的話,那么進行的學習活動也僅僅是機械無意義的。正因如此,教師教學的首要環節便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若是在以往的課堂中,受到地點等條件的限制,這一目標實施起來可能較為困難。而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技術,例如,在制作課件時增添一些有趣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環境中學習作文。以《3 我戴上了紅領巾》這篇作文為例,學生直接開始寫作可能無法快速進入情境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少先隊隊歌,并結合視頻以及圖片為學生創設教學氛圍,以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在寫作中抒發真情實感。隨著新課改教育理念的提出,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當適時而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積極結合信息技術提升小學作文教學質量,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科技素養和全面發展。
小學生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難題之一便是文學素材積累匱乏。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或者教師想要搜集素材,只能通過在書店買書等方式,往往讀了一本書卻仍然找不到合適的素材。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教師應當積極借助該媒介,將優秀的好詞好句摘錄到教學課件當中,以豐富學生的文學素養。例如,在教授寫人物文章的時候,可以針對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以及心理等不同特征進行描寫,讓學生學會描繪一個人。以寫作教學《美麗的青海湖》為例,在開始之前,教師需要事先了解學生的經歷,對于沒有相關經驗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搜集有關青海湖的材料以及視頻,在掌握好有關的知識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展開下一步寫作。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搜索好詞好句好段,帶學生詳細分析其中的寫作技巧,再出示一段需要填空的例文,讓其模仿上一段文字進行填寫,不斷完善和修改語言。這一環節完成之后,教師應當針對本節課的內容,設置一個題目,讓學生自行寫作。以《我的夢想》為例,教師在對學生引導之后,提供給學生互聯網中的素材例文以及填空模板,如“我的夢想是……,因為……”,學生負責填空。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生不僅得到了多次寫作鍛煉的機會,而且自身的寫作水平也會迅速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寫作并不僅僅是單純的模仿,教師應當變化寫作主題,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完成一篇文章的寫作之后,教師應當查漏補缺,結合信息化技術與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參與者,在進行寫作教學時應當時刻注意對于學生的引導作用。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寫作任務。學生在面對教師所提出來的題目時,首要步驟就是審題,確定好題目立意之后,下一步驟就是搜集相關材料。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會應用信息化技術輔助學習,例如借助互聯網技術搜集作文素材等等。學生在完成一篇作文之后,在規定時間內上交到作文評價平臺。教師利用互聯網數據平臺分析學生作文的各項指標。如分析《我最喜歡的小動物》這一篇作文時,教師可以在互聯網反饋平臺上針對學生本篇作文的卷面、段落排布等進行初步分析,隨后再由教師進行對文章內容的二次分析,這樣一來,能夠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由此總結出學生寫作的長處和薄弱點,從而在后續的課堂中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反饋。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段的學生在寫作方法以及內容上總是略為匱乏。而作文不僅是語文學科學習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文學素養的關鍵環節。教師應當在信息化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積極鉆研新興技術與教學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以創新教學內容和形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