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樂平市第十二小學 李桂珍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時需重視學生的理解能力,將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對于生本教育理念而言,表現為擺脫傳統教育理念的限制,構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新思路。
就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將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和情感作為重點。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將學生興趣作為立足點,引導學生實現有感而發、樂于寫作。
例如,組織五年級學生以“我學會了”作為主題開展寫作活動時,由于主題相對開放,能夠讓學生進行無限遐想,但也有一定抽象性,即學會了的對象是什么?教師在設計及教學過程中應重視此問題。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視頻,讓學生能夠將生活實際作為落腳點,諸如家務情境、朋友交往情境等,調動學生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學生根據提供的圖片思考:我學會了什么?并讓學生相互討論,分享討論結果。如此一來,學生各抒己見,不斷地完善作文題目,諸如《我學會了交流》《我學會了勤勞》等。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讓學生能夠融入到作文課堂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并加強對學生學科能力以及素養的培養。對此,在課堂中,教師可將寫作主題作為基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能夠找到想要表達出來的內容,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此種方式,除了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作文訓練的樂趣之外,還可以激發學生表達欲望,最終創作出高質量的作文。
例如,對四年級學生開展《我的植物朋友》作文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向不同小組展示和植物相關的謎語,通過小組交流的方式分析出謎底,并講一講如何得出謎底的。學生在融入活動情境之后,會在交流、討論的過程中形成濃厚的興趣。有了活動的依托,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獨立作文創作,根據先前在小組中討論的內容,順利完成作文練習。此種寫作訓練方式能夠發揮出良好的綜合實施效果,消除學生在作文主題理解方面存在的障礙,協助學生將寫作素材找到。這屬于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教師需要運用的教學方式,可確保整個作文教學流程的順暢性。
建立人性化的作文評價模式,屬于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提高的重點,同時也屬于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秉承的原則。教師評價學生作文時,需要維持思維的開放性,立足于多個層面、角度對學生綜合學習表現予以評價。首先,作文評價時需要考查學生是否與要求相符,諸如語句是否通順,修辭手法運用是否得當等;其次,教師應對學生的閃光點進行發掘,如人物、事件刻畫是否吸引人,作文是否存在真實的情感流露等。包含人性化特點的評價模式能夠向學生做出正面的激勵,引導其在作文中有更好的表現。
例如,針對六年級學生進行“續寫故事”習作教學時,教師可立足于課本內容對相關情境予以構建,并根據“過生日”的話題,引導學生開展創作表達。向學生闡述完“過生日”背景和故事開端之后,讓學生展開續寫。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時,應重視運用正確的方式,不只是關注續寫故事是否合理和邏輯性,還需注重其中包含的閃光點,諸如部分學生續寫內容生動有趣,故事情節讓人意外,這樣的作文就值得充分肯定。在作文教學評價中運用人性化的方式,能夠讓評價內容更加多元,加強學生對于寫作的興趣,這屬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學作文教學需要運用的作文評價方式。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師開展作文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滲透生本教育理念,根據學生的主體性對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注重培養學生寫作興趣,進而促進學生寫作能力與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