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龍山中心小學 李霞美
在學生寫作時普遍存在著:有的作文內容不真實、說假話等;有的細節不具體,說空話;有的缺乏真情實感,說套話等。這種現象其實質是為了應付考試的“應試作文”,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不利于學生良好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中之重。思想道德素質的教育不僅包括對學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還包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思想道德素質是一個人內心深處精神風貌和內在氣質的集中反映,素質教育則是要通過教學中對學生的陶冶和教化,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修養,教導學生學會“如何做人”。
在語文教學中,既有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也有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深明大義。而這些文章不僅是語文課堂上冷冰冰的課文,還是作文中活生生的案例素材。在這些文章中,蘊含了作者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生動而富有感情的講解能夠讓學生在課文學習中深切感受到作者豐富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從某種角度來看,學習語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學習生活。通過古往今來不同作者的不同風格、主旨的作品,學生和老師可以一同跨越時空去游歷名勝古跡,聆聽高山流水。語文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生活中體會文章中所蘊含的情感是最簡單也是最深入的。但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不到這一點,在教學中僅僅向學生灌輸理性分析和結論性的總結,這樣不僅會把文章的靈魂丟失,還可能會讓學生產生厭煩感,無法產生對學習的興趣。所以在學習中,需要重視以“興趣”為中心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驅使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是“以情動人”。
例如,在教學寫作《一次有趣的活動》時,課前我先組織學生玩“捉迷藏”的游戲。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適時用風趣的語言,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注意觀察活動者的語言、神態、動作,以及圍觀學生的情緒,游戲結束后,由于學生玩得很開心,情緒也高漲,讓學生講一講這次活動的感受以及感受是從哪些情節體會到的。若有的敘述不完整的再由其他同學及時補充和修改,通過大家的回憶和描述,游戲活動的場面立即再現課堂,參與者、圍觀者的各種神態都被學生描繪得栩栩如生,之后學生再寫出來,真正做到既玩得歡,又寫得實。何樂而不為?其次,在批閱時,發現學生作文中好的地方,特別中等生與后進生哪怕是寫了個佳句,用了一個好詞,教師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克服了畏難的心理。
作文是學生語文水平的綜合反映,同樣也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從教學實踐中看,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作文學習興趣不大,甚至非常抵觸。除了要在作文教學中盡量融入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之外,還要教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寫作技巧,讓學生能夠寫出有質量的作文,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激發學生的寫作動力。
“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許多好的文學作品的靈感和素材都來源于作者真實的生活體驗。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都可以作為作文的靈感和素材。在生活變成文章的過程中,教師承擔的角色是引路人。教師需要從生活體驗出發,引導學生將真實生活變為一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比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先確立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從生活體驗出發,形成發散性的思路,開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挖掘出新的可用的生活題材。在這個過程中也不需要條條框框,只需要作者有自己的清晰思路即可。
例如,在教學寫作《我的爸爸》時,直接讓學生去寫,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夸獎爸爸勤勞、善良,爸爸很疼我。在評講中,我啟發道:“你們的爸爸難道一點缺點也沒有嗎?他們都是你們學習的榜樣嗎?你們寫的文章中的爸爸與生活中的一樣嗎?你們再仔細想想。”幾位學生修改后,寫出了他們爸爸的不足之處,有的寫嗜酒,有的寫愛抽煙,有的寫脾氣暴,文章中體現出為他們傷心,希望他們早日改掉那些壞習慣。這樣的文章寫出來,既寫出了學生和爸爸之間的真情實感,也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作文是反映學生語文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寫好作文不僅是語文水平的體現,還是思想道德素質的綜合體現,所以師生都要對作文教學引起重視。通過興趣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語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