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媛
(西安理工大學 體育教學部,西安 710048)
目前,生產相對過剩,有效需求不足是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要矛盾。生產和供給形成相對過剩,從而造成的通貨緊縮,成為影響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阻礙,并在經濟運行中成為突出問題。為解決通貨緊縮,國家積極地采取了擴大內需的方針,包括加大了對公路、市政、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實施之后,通貨緊縮有了很大改變。首先,個人消費信貸渠道的拓寬,銀行存款利息幾次大幅度的降低,更響應了國家政策,從而適時啟動教育消費、汽車消費等,進而帶動整個經濟步入良性循環。在這方面,體育消費也同樣具備很大的潛力和空間。培養和拓展體育消費方面,是擴大內需、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方面。其次,得益于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及國民的關注,當然與人們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脫不了關系。在我國體育產業得到了迅猛發展的情況下,有些方面也因此發生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體育消費。體育產業不僅對國民的健康觀念有所改變,而且在健康觀念的影響下,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進而促進了經濟消費的迅猛發展。最終使得體育經濟有所發展。基于此,我們國家做了很多關于這方面的政策改革。提倡創新優化,以更好的方式致力于我國的體育產業建設。如開設一些積極項目來吸引更多的人,國家在體育方面提出了“歸化”政策,讓更多優秀人才在一個個項目中看到中國健兒的身姿,從而推動體育產業的經濟增長。當然,體育產業是一個潛力點與投資點,對推動我國國民經濟有極大的作用。
所謂體育產業,作為一項生產性的文化事業,讓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地位以及存在感。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清楚表明了體育產業今后的發展方向,當然包括它很好的發展前景,定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創新點和發展點。
體育產業所涉及的內容相對較多,其中包含了體育健身休閑業、體育組織管理業、體育培訓業、體育彩票業還有體育用品制造業等等。根據各個行業在體育產業中的作用不同,我們可以將體育產業中的子行業分為核心產業、外圍產業和相關產業,那么體育組織管理、體育健身休閑這些行業就屬于體育產業中的核心產業,而體育培訓、場館管理、中介和彩票行業多屬于外圍產業,外圍產業的出現是在核心產業基礎之上的。最后是一些體育用品、服裝行業,它們屬于其他產業。同時,市場自我規范占據重要作用,預防不良風氣的產生,政府部門與相關機關也要做好監督職責,在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共同確保整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國家產業政策的指導是體育產業發展的指路明燈,我們應積極響應,最終使我國體育產業的完善與體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得到逐步促進。
一是法律制度。該制度指的是對我國體育產業行為中所有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唯有在健全的法律制度下才能保證體育產業體制得以健全,實現促進體育經濟良性發展的目標。二是財政政策。該政策指的是國家為實現體育產業預期目標所制定的財政工作指導方針,黨的十九大與兩會工作報告中均提出,體育乃重中之重,相關機構應采取措施,由此,公益性的體育產業補貼應運而生,它主要是為體育行為提供擔保。三是體育產業政策。在國家發展不同的時期體育產業有不同的指導準則,這主要體現在國家對體育產業發展直接干預的政策方面,體現了國家的大局調控與指導監督職責。國家干預起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目前國家層面對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干預手段。
中國的競技體育實力近幾年不斷攀升,綜合能力大大增強,中國運動員屢次在國際比賽中拔得頭籌,取得很樂觀的成績。
據國家體育總局的估計,中國的體育產業要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去建成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規章制度。就中國體育產業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人力資源條件、社會產業鏈的比值、資本增值效率在快速地增長,但每個人都無法否認的是,中國的體育產業依舊處于發展階段,依舊有很大的發展上升空間。
體育產業作為新興時代下的主流產業,有著眾多的優勢。它不僅能夠推動國家體育經濟的發展,還能夠強身健體。它的健康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首先,一個良好發展的產業必定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在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的口號指導下,國家每年都會對體育產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對其進行發展,取得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也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其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大幅度地提升,空閑時間增多后,健康休閑的觀念增強。體育與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連,進一步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為體育產業貢獻了一份綿薄之力。
最后,體育產業的迅速發展,帶動了體育健身事業的發展。國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開展一系列的健身活動。發揮了其本身所具有的積極的作用,也使得體育健身產業成為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個重大的優勢。
體育產業雖然處于一個較好的發展前景,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弊端。中國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管理機制不夠完善,存在一定的漏洞,發展規劃混亂。主要表現如下所述:
投資者并不了解體育管理策略,造成了產業發展的比例失調。總體的空間布局也不合理,繁華地段相對集中,而偏僻地區選擇比較稀少;不注重創新,一味的按部就班,固執拘泥,不知變通;體育產業的各個部門協調不切合,導致發展的不協調;管理水平不到位,導致體育產業的發展效益慢;體育產業起步較晚,因而針對這方面的專家、研究人員和經營管理人才較少,從全局來看,整體的管理水平不是很高;不同地區的健身場所設施相差無異,但在收費標準上相差甚遠,價格上無法做到統一,使體育愛好者無法深入辨別。
1992 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當今社會,打破傳統的壟斷行業顯得尤為重要。要在新世紀、新概念理論的指導下,積極探索新形勢下以政府為主的管理體育產業的方法,同時需要進一步深化體育產業管理機制方面的改革,在完善國內市場的同時,延伸到國外市場的拓展。
體育產業作為一項發展前景可觀的產業,已在21 世紀呈現出了加速發展的趨勢,其商業價值不可估量。由于現代中國體育產業的大環境良好,因此體育產業成為了我國的中鋒產業,也隨之衍生出了很多形式,例如群眾體育。它主要的特點是群體龐大,人數眾多,積極調動了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使得中國體育產業蓬勃發展。同時我國的相關部門以及政府對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也有更多管制,如更換陳舊的體育設施,增建新的體育建設點,為民眾的安全與方便提供了更多保障,由此中國的體育產業遍地生花。體育產業發展前景的一片光明,帶動了國家經濟鏈的增長,未來市場規模不可估量。
毛澤東曾說,資本是一切物質的基礎,相關機構和各項活動的進行離不開資本。資本助力經濟效益,但我們更應平衡好資本與產業,資本與經濟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體育產業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當然,我國體育產業面臨機遇的同時也存在挑戰,能否做好應有的準備,有效地迎接挑戰,更是重中之重。體育產業的改革力度仍需加大,體育產業結構鏈與我國的現代企業制度理應迅速結合。體育產業能否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把握好機會,取得更大的發展,需要理論與實際緊密相結合。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劃應明確,廣泛龐大的群眾基礎是體育產業發展的前提,做好決策方案。體育產業的發展對體育部門和各級政府部門都有一定的要求,把國家的政策貫徹落實,才是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促進體育產業的發展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