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佳,丁 鋒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無錫 214000)
目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以下簡稱“我校”)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服務高新區(新吳區)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為行動綱領,對師生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學校專業建設對接無錫高新區“以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戰略布局,擁有人工智能、物聯網技術、智能制造、空港物流、數字藝術、文化旅游六大專業群,33 個專業全部與無錫區域經濟發展相適應,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精準對接。但是,高職院校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仍然較弱,主要表現在形式大于內容,創業項目同質化、低端化,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社會對高職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團隊管理水平并不看好。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與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關注,創新和創業已經成為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指標。但雙創人才培養尚未受到高職院校領導和師生的足夠重視,更不用說把雙創人才教育融入高職教育的內容中,對雙創人才的教育難以開展。
一是,高職院校忙于擴招、擴建,缺乏更多的資金用于投入雙創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建設;二是雖然社會、學校制定實施了許多利于“雙創型”人才培養的政策、制度,但是這些政策、制度往往彼此孤立存在,沒有形成一套利于“雙創型”人才培養的合理體系。三是雖然國家、學校為了提高學生“雙創”能力舉辦了許多技能比賽和創業活動,但是這些活動并沒有發揮出多大作用,學生們并未了解比賽的真正意義,只是盲目地搜集資料,并未在此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業能力。
從播下創新創業精神的種子,到培養相關能力,再到啟發引導學生們創新創業走向正軌,教師是學校“雙創”教育的關鍵。我國高職教師隊伍注重學歷,但缺乏創業經歷和公司經營經驗。要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隊伍,聘請各行各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建設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另一方面加強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意識和能力培訓,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把科研成果轉化作為著力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引擎。
2015 年,我校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被評為江蘇省A 類品牌專業,為了加快專業建設的步伐,培養出新時代新專業的優質人才,確保該專業在國內同類院校中保持領先地位,并順利完成我校省示范驗收工作,設立了創新班,先后開展了“互聯網+學堂”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經過一年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德國“雙元制”理論的啟發,結合移動互聯產業的特色,為了進一步加快該專業雙創人才的培養,開展了“GROW”模式研究,指導學生提高創新的意識,不斷嘗試創新項目的開發,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創新能力,推動省A 類品牌專業建設。
結合學生專業特點,加強學生的互聯網+思維訓練,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過程設計與教育實踐,引入多導師制,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創新創業比賽,為成功孵化學生創業團隊打好基礎。
在我校品牌專業教練式雙創人才培養中,引入“GROW”模式,即Goal,Reality,Options,Will。其中,Goal,聘請具有創業咨詢師資格的老師作為學生創新創業團隊顧問,幫助學生理解創新創業的真正目標或目的是什么。Reality,在選擇創業項目時,客觀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如困難、優勢、差距等。Options,啟發創業團隊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案有哪些,通過判斷方案的優劣,選擇適合本團隊的項目。Will,通過競賽方式激發創業團隊完成任務的意愿,并督促團隊成員按照參賽時間按時完成項目的目標進度。
(1)由于缺乏創業學生課程免修制度,學生無法將專業學習和創業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學生平時忙于應付學業,沒有更多時間來實踐創業項目。
(2)創業課程陳舊,無法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變化。學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缺乏創業經驗,專兼結合的教師團隊,輔導員教師主要教授“大學生創新與創業基礎”課程,內容更多偏向于創業成功案例的宣傳。
(3)缺乏創業項目起步的基金扶持。學校沒有成立創業基金會,缺乏對優質項目的培育基金投入機制。因此,學生的金點子無法實現,只能參與創意類項目的低含金量比賽,創新創業競賽尚未取得國家級大獎,比賽成績較一般。
(4)缺乏社會資源的對接渠道。學校創新創業中心(創新創業學院)成立時間較短,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構架還不夠完善,校內創新創業氛圍不夠,優質項目開發不足,社會資源無法有效引入學校。
(1)在學校與高新區共建的“政產學研合作理事會”架構下,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學生創新創業指導委員會。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是高新區全額撥款的一所高職院校,為高新區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是學校辦學的根本目的,將高新區產業發展與學校的專業相結合,深化“區校一體”的育人模式,助力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2)與園區合作成立“產業學院”,并建設“產業人才雙創孵化中心”“產業人才教學實踐基地”。學校充分集聚現有的優秀人才和資源,與園區行業領軍企業攜手合作,培養企業發展急需的具有雙創素養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3)整合和升級學校現有雙創平臺,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孵化管理辦法。制定和修訂《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園運行管理規定》《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管理規定》《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辦法》《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大學生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管理辦法》 等制度文件,規范管理,形成長期穩定有效的運行體系。
(1)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整體設計。結合無錫市新吳區經濟社會發展對高技能創新人才的需要,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挖掘和充實各類專業課程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依托院系推進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將創新創業教育落實到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在現有“大學生創新與創業基礎”“專業創新創業實踐”兩門課程的基礎上,設立并執行創新創業專項學分,以保障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和創新創業能力素質培養質量。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參加創新創業活動、開展實施創新創業項目、參加創新創業競賽等方式來獲得學分,并可在各個獲得學分的方式之間進行學分置換。
(2)挑選培養雙創人才的實用教材。可以引進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國外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早,經驗豐富,已經開發成了一些非常權威的創新創業教育教材,形成了比較成熟的教學手段和教學評估標準。
積極調整專業課程設置,“融創新創業教育于全過程”。遴選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核心課程設置綜合性工程創新項目,將涉及創新能力培養的內容和案例融入教學全過程,實現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常態化,如開設創業規劃、溝通技巧、管理技能、企業營銷等類別課程。充分利用通識教育課程平臺,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豐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菜單,加入思維方式、職業素養、禮儀形象等類別課程。
學校在雙創人才培養過程中,一方面,為學生提供項目研發和團隊運行的場所;另一方面,為學生提供系列的雙創輔導課程和活動體驗。因此,專創融合的眾創空間有以下特點:
全程免費。有別于社會上的眾創空間,我校的眾創空間是學生團隊自主管理的全免費的孵化平臺,零場地租金、零辦公開銷、入駐零門檻,旨在給有創業夢想的學生提供一個嘗試和挑戰自我的舞臺。
全程指導。采用多導師制,即校內專業導師和素養導師、企業導師構成,只要學生創業團隊入駐眾創空間即可享受全程的雙創指導。①素養導師主要是對學生項目的實施過程進行監督和指導商業計劃書的初步撰寫,幫助學生學會時間管理。②專業導師主要是指導學生創業過程中的項目研發的技術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技術難題。③企業導師,作為高級顧問,定期為學生的創業項目階段性診斷和提出修改建議。
體制完善。該眾創空間主張由學生團隊自主管理,學會經營孵化平臺。因此,在創業咨詢師的指導下,學生管理團隊會制定完善的入駐須知、日常管理辦法、創業基金的建立和使用規則、合理規劃眾創空間的空間布局等。
以賽促創。在互聯網+行動下,近幾年的各級創新創業大賽的主要賽項為:互聯網+傳統行業的APP 設計、網絡營銷技能、物聯網等。因此,依托我校江蘇省移動互聯A 類品牌專業的優勢,組建多支APP、物聯網項目開發團隊入駐,積極參加各級創新創業大賽,一方面可以檢驗創業團隊的實力,另一方面可以開闊隊員的眼界和開拓社會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