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鳳云 內蒙古工業大學體育教學部
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體能素質水平普遍較低,并且還有逐漸下降的趨勢,這主要還是由于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同時也是高校體能訓練方面存在著很多的弊端,從而使得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受挫,進而影響了大學生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新時期,高校需要加強對大學生體能訓練的重視程度,積極解決在大學生體能訓練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利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和教學組織方式,以學生為主體,使他們能夠真正意識到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強化自身進行體能訓練的內在驅動力,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高校學生體能訓練的整體效果。
第一,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即要具備“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進行相關體能訓練活動的組織,使學生從“要我練”轉變為“我要練”,從而最大化體能訓練的效果。第二,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師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在進行體能訓練內容設計時,將“寓教于樂”的理念融入進去,通過興趣小組的形式,使學生既能夠在與其他成員的溝通過程中獲得愉悅感,又使得他們養成良好的體能訓練習慣。
目前,多數高校領導層和一線體育教師雖然對學生體能訓練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認知,但是由于受到長久以來的教育思想慣性和教育考核指標的影響,往往還是較為注重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對于學生體能訓練方面的重視度始終不夠,這就使得大學生普遍體能較弱,在耐力、速度和爆發力等方面未達標,從而使得學校的素質教育目標始終無法實現。
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一線體育教師對各項體育運動的特點和訓練方式方法還是認識不足,沒能夠將體能訓練和運動技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僅僅是憑借自身的經驗進行教學,相關訓練安排不合理或是較為枯燥乏味,沒有以學生為中心來進行訓練方案的設計,這也就使得學生興趣缺失,體能訓練的效果自然就不如人意。
高校體育教師在進行大學生體能訓練方案設計時,必須要以人為本,根據大學生的學情和體育項目的實際情況,對體能訓練的內容進行合理的安排。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還需始終以學生為中心,不斷優化體能訓練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以便確保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教師對體能項目內容的講解,進而通過有效的訓練來提升自身的體能。在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在對教學內容深入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引入多媒體技術,或者是利用新媒體網絡平臺,以圖片、視頻等形式,給予學生更為直觀的動作講解和分析,并且使得基礎稍差的學生能夠通過對這些教學資源的下載和反復觀摩來提升自身對體能訓練內容的理解,從而實現學生體能訓練的全面提升。
在新時代高校體育教學中,各種競賽和趣味性的活動逐漸增多,這為學生體能訓練的優化提供了很好的參考途徑。為了更好地激發出學生參與體能訓練的積極性,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將比賽性和娛樂性進行合理的融合,以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從而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在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多設計一些小型的體能競賽,如花式跳繩等,并且對取得優秀比賽成績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使他們更有動力,更愿意參與其中。
一方面,高校需要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力度,要建立健全體育教師培訓和考核的機制體制,使體育教師能夠接受最新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方法的培訓,同時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反饋性考核,對培訓和考核成績優秀的教師,在職稱評定時要盡量有所傾斜。另一方面,體育教師要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教育教學培訓、交流會和自我學習等方式對自身素養和能力進行全面的提升,要充分地意識到自身在體能訓練教學中的重要性和角色地位,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以負責的態度幫助學生全面提升體能訓練的效果。
大學生良好的體能素質既是其學習、生活和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又是高校素質教育成效的具體體現。故此,在新時期高校領導層和體育教師需要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側重理論知識技能的觀念,充分重視學生體能訓練活動,以人為本,寓教于樂,通過對學生體能訓練的內容和方法的創新優化,以及體育教師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不斷地增強學生的體能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