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夢璐 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活動在我國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起決定性作用。因此,體育教育的發展受到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視。在新的課程標準中,教學方法,內容和評估系統已經改變,新的教學理念也得到了實施[1]。因此,還應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體育課進行改革,以鼓勵體育教學取得令人矚目的預期目標。本文探討了在新課程標準下體育教學改革的新思路,以提高體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性。
根據我國新課程的實施和進展,在素質教育中,體育教師的思想觀念可以直接影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可以決定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強化教育觀念,轉變傳統的觀念,適應新課程教育改革思想,促進新課程的順利實施。但是,在我國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下,我國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很嚴肅,未能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他們只關注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學生只是單純的動作行為模仿,而忽略了自己的愛好和個性化發展。
在新課改中,體育教師必須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為學生創造一個公平民主的教育環境。學生將老師當作朋友,拉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并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新課程最關注的不是學生的體育技能是好是壞,而是著眼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協調發展,使課程內容多樣化,真正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與全面的發展。體育教師必須迅速接受新課程的理念,并促進新課程的開發和實施。體育教師強化教學觀念,改善固有思維,改革創新教學,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教師就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提高自己。
實施新課程標準的目的是在傳統教育的基礎上建設素質教育和健康教育。新課程標準對體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以確保學生的健康成長。為此,體育教師要適應基于思想改革的體育教學模式的變化,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根據現行的體育教學思想規律尋求各種教學方法。體育教師需要認識到體育的理論基礎應該建立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這對學生理解體育的目的和意義非常重要。在進行體育活動時,教師應始終首先遵守健康教育標準,加強和訓練學生的身體技能,同時確保學生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程度的認識。根據新課程標準的指導方針,應制定新的目標的具體教育模式和內容來實施教育,以達到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和改善體質的雙重作用。
如今,教育部正在推廣“體藝2 + 1”活動,每所學校都應認真實施,選擇兩項體育項目,這些將成為學校的體育特色并對其進行優化[2]。這兩項教育內容的訓練進度和訓練計劃的設計與合理制定,促進了其他體育項目的發展,全面豐富了體育的教育內容。從當前中學階段的體育運動的角度來看,僅側重于實踐教育而忽視體育理論的現象更加突出。因此,從體育的必要性出發,準確有效地進行體育理論教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是中學體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基于這種認識,在體育教學中,有必要充分重視體育理論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意識,使體育理論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就當前體育教學缺乏運動場和運動器材的情況,每所學校都必須根據自身情況積極推行相關政策,在運動場所和裝備上進行更多投資。場地和運動器材可以滿足基本訓練要求,并為體育教學提供強大的硬件支持。因此,增加資金投入是解決體育設施不足的重要一步。同時,體育課室應以現有的教育資源為基礎,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課室,確保現有的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同時,教育內容的設置要滿足全體學生的普遍發展要求,通過各種適當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并始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
體育教師的個人專業素養是影響體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體育老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課堂教學內容的創新程度。只有體育老師熟悉體育課程,他們才能靈活地學習和使用教學內容。如今的體育老師必須學習一種或兩種熟練的技能和技巧,舞蹈、籃球、足球、跆拳道和武術等等,也豐富了體育的內容[3]。此外,體育教師應特別注意當前的新媒體熱點。將體育活動與互聯網熱點結合起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實施體育教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可以極大地促進他們價值觀的形成和心理健康。新課程標準實施后,對體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探索觀念的更新,教學觀念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師角色的改變,教育評價模式的轉變,助力體育改革,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