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福寧
(山東省青島市市北區樺川路小學 山東 青島 266000)
在核心素養的理念下,學生思維品質及關鍵性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但是在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對以往的淺層次教學進行一定的改革,使學生在教師的深度引導下,實現自身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由此可見,深度學習是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改革需求。教師要充分地進行深度學習,認識小學數學的內涵及特征,并通過多個角度的深度改革增強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效果。
深度學習是相對于以往淺層次學習而言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主要指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對表層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進行知識內在邏輯形式與知識內涵的挖掘,以此實現學生更為良好的發展。深度學習是一種以促進學生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培養及核心素養形成為目標的教學形式,與核心素養的理念具有良好的時代契合度,更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思想價值觀以及理性精神的培養。
2.1 制訂深度化的小學數學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目標是最為重要的一項教學因素,同時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起點。只有制訂好教學目標,教師才能有指引性地設計與實施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才能進行更為高效的教學。因此,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的深度化制訂是非常重要且關鍵的環節。
(1)應將數學思想滲透到小學數學的教學目標中。數學思想是對數學事實以及數學理論進行概括、總結后形成的本質認識。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教師應通過數學思想的滲透,深入講解數學知識,使學生在具備一定數學思想的基礎上,更加靈活地進行數學知識的運用以及數學解題思路的探究,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過程中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2)應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加強價值觀方面的引領。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是三維教學目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目標。通過將價值引領納入小學深度學習教學目標的范疇,讓學生通過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感受到數學教學的內涵與真諦,從而能夠結合生活進行數學問題的分析與解決,實現數學知識實踐性運用意識以及學以致用思想的形成。
2.2 積極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度挖掘。小學數學中教學內容的深入化是對深度教學的狹義理解,這種理解雖然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從側面集中反映了教學內容深度化在深度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教師要積極地進行小學數學教學內容的深入挖掘,在知識廣度及深度的拓展中,實現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有效實施。
(1)應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橫向拓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的制定與深度學習的理念高度契合,倡導教師應“從學生既有的知識基礎出發,對教學內容進行選擇、設定、重組以及遷移等多方面的深度加工”,利用數學知識邏輯性、系統性強的特點,在知識的銜接點中進行教學內容的橫向拓展,實現教學內容廣度的深化。
(2)應注重對教學內容進行縱向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邏輯性,一些新知識點的講解是建立在舊知識基礎之上的,是對舊知識的深化。因此,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數學知識體系的這一特點,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縱向性的挖掘與構建,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以此實現深度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2.3 實施多元化教學模式的深度化創新。在小學數學深度教學中,教學模式的深度化創新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不論多么優秀的教學理念都應通過具體的教學模式實施。也就是說,教學模式的深度化創新是促進小學數學深度教學的重要著力點。因此,需要教師結合核心素養理念的教學需求,積極地對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深入的改革與優化。
(1)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化改革。情境教學模式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課堂氛圍的改善、學生學習效果的增強發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但以往的情境教學模式表現形式單一,無法使學生產生更加強烈的學習體驗。而現代信息技術形象生動、直觀、動態,通過與情境教學模式的整合,能發揮出更為顯著的教學優勢,有助于教師進行深層次知識的講解和能力的培養,有效地促進深度教學的實施。
(2)通過學生個性化差異的尊重,實現分層教學模式的實施。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深度教學最為理想的狀態應是一對一的狀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獲得最具針對性的教育與引導,實現學生個性化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深度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化差異,通過學習層次的劃分,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從比較現實的角度最大限度地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深度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實施。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實施完全符合新課程改革精神,與核心素養的教學理念也完全契合。教師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小學數學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多個環節的深化改革,實現深度學習理念的深入貫徹與實施,以此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終身學習和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