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楊洪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小樓中學 廣東 廣州 511300)
項目式學習是近年來許多教育工作在都在探索的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來說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夠鍛煉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學生的學科素養的提高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意義。所謂“項目式學習”在教育領域有著多種理解方式,目前主流的教育理念認為項目式學習是對復雜問題的探究過程,也是對學習項目進行計劃和實施的過程。所以,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也有其合理性,比如Python等內容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存在著較大的難度,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將項目式學習應用到教學實踐中,為學生解決困難問題提供一條可行路徑。
1.1 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與城市初中相比,農村初中往往師資力量較為薄弱,這不僅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城市初中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也表現在農村初中很多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傳統,這與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格格不入,也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課堂學習質量的提高。很多教師在入職以后幾乎沒有接受到合理的教學理念培訓,這也導致在目前農村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堂上,許多教師依然在教學的過程中強調預設的重要性,比如在Python的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直接將操作步驟和問題的答案展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去進行機械式的記憶,甚至很多時候教師會把課堂思考題的標準答案做成課件,直到學生的答案與標準答案相符的時候教師才會將這個答案展示出來,這種預設好的課堂教學內容反而不利于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這種機械式的教學理念也會嚴重束縛學生的思維發展。
1.2 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是近年來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的要求,這也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對教師的期望,所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是要求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課堂發揮空間。在傳統的教學實踐中,大多數信息技術的課堂都圍繞著教師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以教師的單調講解為主,學生得不到應用的課堂重視,也很難參與到課堂教學環節之中。以Python教學為例,許多教師在課堂上都選擇演示教學的方式,由教師在自己的電腦上進行操作展示,讓學生進行模仿,這反而阻礙了學生的創造力發展,不利于促進學生的思維拓展,進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2.1 轉變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農村初中信息技術教師的教學理念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很多教師依然堅持著傳統的教學理念,這也不利于項目式學習的貫徹和實施。所以,教師應該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積極的調整,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教師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將項目目標的確定和項目探究的落實納入到教學目標中,用項目式學習去輔助Python的教學,在減輕學生學習壓力,降低教學難度的同時也能夠增進學生對項目式學習和Python內容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講解“程序流程圖”的時候,由于這部分內容對于整個Python教學來說極為重要,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可以將項目式學習融入到教學目標之中。在“程序流程圖”中有很多不同的平面圖形構成的步驟,這些不同的圖形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所以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自主的探究“程序流程圖中不同圖形所代表的不同含義”,同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能夠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對這一問題進行解決。在項目實施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尋找不同的參考資料,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個現成的流程圖,也可以讓學生去翻閱教材等內容,鍛煉學生的信息搜集和信息處理的能力。當然,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中也應該體現出項目式學習的具體要求,在教學目標中應該對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以及知識掌握程度都有所要求,這能夠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供方向和動力。
2.2 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由于年齡較小,他們對于外界事物往往充滿著好奇心,所以那些趣味性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能夠更好的把握住學生的內心,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的時候應該注意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且用有趣的教學內容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從而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堂學習的內容。尤其是對于Python編程這種較難的知識來說,教師更應該注意日常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避免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抵觸心理。
比如,教師在講解“Python程序代碼”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由于代碼的記憶和運用過程比較枯燥,而且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應該額外注意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Python程序代碼的魅力所在,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用Python程序代碼去繪制一幅圖片,或者從網絡上下載一個完成的Python程序代碼去播放一段動畫,借助Python程序代碼教師能夠快速的對柱狀圖進行歸并排序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如何運用Python實現柱狀圖的歸并排序”為題進行項目探究,這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掌握這種運用Python程序代碼輔助數據處理的方法,這能夠很好的吸引學生對Python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直觀的感受Python的魅力所在。
2.3 拓展教學范圍,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信息技術的課堂上,教師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是新課程標準改革對教育發展提出的新要求,也符合我國信息技術課程的發展方向,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的諸多環節中,尤其是在項目式學習實施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去自主的設計項目內容,這不僅能夠拓展教師的教學范圍,也能夠增進學生對所研究項目的理解。
比如,教師在講解“Blackly積木式編程”的相關內容的時候,由于前面已經學習過“Python程序代碼”的相關知識,所以學生應該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圍繞著“Blackly積木式編程”的內容去自主的確定探究項目的主題,當然,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方向引導。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圍繞著“理論”、“應用”等方向對“Blackly積木式編程”進行探究,這個時候學生可能會提出類似“用Blackly積木式編程如何制作動畫”等項目,教師可以對其中一些有探究意義而且難度較高的項目進行專業化的指導,對于那些相對簡單的項目教師就可以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權,讓學生去進行自主化的探究,者能夠讓教師的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知識,能夠真正意義上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且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拓展。
綜述,農村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師在開展項目式學習的時候應該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對“Python編程”的課堂教學環節進行優化和更新,以更好的促進學生對Python編程的理解,為這一重難點內容的高效教學創造條件,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