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倩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第六中學 福建 大田 366100)
深度學習,對學生的知識學習和使用能力培養效果非常好。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深度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靈活使用深度學習方式。打造深度學習課堂,讓學生走進知識,使用知識,內化知識。
首先,當前不少學生并沒有表現出生物知識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作為有著極強綜合性的課程,生物具有一定技術性、科學性,需要學生記憶很多的內容。學生在生物知識學習期間,無法找到適當方法與趣味方式,沒有從學習中得到快樂與成就,影響了學生學習效果。
其次很多學生,生物知識理解存在問題,深度較淺。生物知識特點為科學和抽象[1]。學生需要具有強大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才能通透解決問題。可是不少學生生物知識學習中,經常遇到不理解的知識,影響了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
此外學生沒有實踐能力。生物教育中,目前的實踐只包括實驗??墒浅踔须A段,不少教師只是單純給學生播放演示實驗的內容。學生沒有動手實踐機會,不理解生活與知識的關系[2]。
最后沒有充分體現評價體系價值。對學生來說合理的評價不僅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錯誤與漏洞,同時還能激勵學生學習和進步。初中時期的生物教育,學生學習十分被動[3]。評價形式主義問題突出,無法引起學生自我彌補和反思。
2.1 了解學生狀況針對進行教學。教學前,需要教師做好評估,充分了解學生情況。尤其是學生的常識積累、科學素養、生活經驗、日常行為。以上對后續的教學設計有極大的作用。教師預測學生知識學習困難點和理解度,以此確定教學設計側重點、內容和形式,保障教學效果。
2.2 走進生活感悟知識含義。對于教學來說,生活化能夠帶給學生熟悉感和親近感。學生走進熟悉的生活,親身經歷和體驗知識,能夠創造熟悉的學習環境與氛圍。學生感受到生活氣息。原本單調的課堂,突然出現常見的生活場景。學生沉浸其中,表現出濃厚學習熱情,主動加入學習當中。帶給學生良好體驗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知識理解深度。
2.3 參考學生情況合理反思教學。完成課堂教學以后,教師需要評價學生,監控學生學習表現,為學生指明努力方向。教師利用該步驟獲得學生信息,保障課前評估準確度。學生受到激勵,反思自己的學習問題。
3.1 課前導入激發興趣。課堂導入能夠實現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有了興趣才能主動深入學習知識,故必須重視課前導入。
該步驟,追求的是讓學生表現出知識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初中時期,學生心理不夠成熟,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存在深度不足問題。讓學生走進知識,主動學習知識,關鍵是讓學生產生興趣。有了興趣的支持,就能讓學生自主學習知識。課前導入能夠讓學生產生濃厚學習熱情,喚醒學生的學習活力。學生迅速進入狀態,保障了學習效果。
比如《人體內物質的運輸》的學習中,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自己提前準備和制作的視頻,用直觀的畫面,讓學生了解,人體當中包括哪些臟器,不同臟器功能是什么,叫什么。學生被視頻所吸引,直觀的內容,帶領學生走進深層次學習,感悟知識。
3.2 生活情境品讀知識。生活是學生知識獲取的重要渠道。生物本就是生活知識。生物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生經常會遇到各種不理解的問題,無法想象抽象知識。生活情境的構建,能夠將抽象內容變成生動、直觀內容,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含義,激發學生情感,獲得深刻學習印象。
如學習《青春期》的時候,教師可以提問學生,感覺自己最近有什么變化。學生紛紛表示,身體長高、性別特征開始變得明顯,還有一些同學表示自己開始刻意和異性保持距離。用生活情境啟發學生,讓學生意識到知識和生活有著緊密的關系。
3.3 實踐活動培養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同時實踐還能讓學生對知識建立深刻印象。教師需要重視實踐。比如學習《被子植物的一生》教師完全可以分發給學生一些種子,告訴學生,只需要準備一個礦泉水瓶,剪開以后,裝入一些土壤,每天澆一澆水觀察植物生長過程即可。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每日觀察記錄日記。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十分有趣,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3.4 科學評價提高效果。評價能夠讓學生明白學習的方向,了解自己的學習問題。評價是課堂教學很重要的步驟。初中時期,生物教育必須貫徹合理性、客觀性評價原則。充分考慮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能力、表現、成績等因素。綜合評價,甚至可以使用計算機數據處理,獲得更準確的結果。
初中時期,生物教育的深度學習,需要教師做好學生興趣引導。在學生形成學習興趣以后,教師使用生活元素帶領學生走進知識背后,用實踐過程強化學生知識理解和使用能力,配合科學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學習,完善自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