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黔麗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尚嵇鎮中心幼兒園 貴州 遵義 563100)
教育是每個國家都注重的話題,因為它不僅關系著這些“花朵”的命運,而且還關系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視為智力的表現。這并不是說,一些不善于表達的人就是“憨憨”,只能說明,善于表達的人思路一定清晰。隨著社會發展,人們越來越注重這些話題。有些家長為了提高孩子語言表達能力,花費巨資讓孩子學習一些“大師們”口中所謂的語言表達方法。
幼兒園中,一些教師簡單認為,孩子們現在的年齡段太小,知識水平有限,不需要讓他們知道太多,只需要讓他們對一些知識和內容進行死記硬背即可。也許,這種做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違背了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的一些內容。正是由于孩子們什么都不懂的時候,才可以更好地為他們塑型。我們都知道,小樹苗如果很小的時候就出現彎曲的現象,那么其“主人”,一定會為其“正骨”,所謂“正骨”,就是用幾根比較“直”的樹枝,綁在小樹苗上面,讓它以后按照“主人”給它指定的“軌跡”去成長。只有這樣,才能讓這些小樹苗在以后能夠長得“更直”,“更高”。幼兒語言教學,跟小樹苗“正骨”同理。另外,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的時候,不應該把語言表達能力和其他學科分離開來。一是不能分割,二是不可能分割。一旦,語言表達跟其他學科分離開來,那么教師就有可能因為“語言表達不夠準確”,讓孩子們錯誤的理解教師的“想法”。語言表達教學,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們更能深刻體會到語言的魅力。
2.1 教學目標缺失。一些幼兒園教師并不能認識到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他們通常認為,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們有一個能夠“玩”的地方,只要讓孩子們玩的開心,自己的“任務”就算完成了。其實不然,教育機構存在的意義,是教給學生們一些道理和知識,為孩子們指出一條光明的“道路”,讓他們以后能夠更好地做出自己的選擇。但是,大部分教師遺忘了自己的目標,只是簡單認為,孩子們太小什么都不懂,沒有教育的必要。正是由于一部分教師懷有這種心態,所以才使得幼兒園中一些語言教育根本無法開展,大大增加了語言教學的難度。
2.2 教學內容不夠完善。我們都知道,語言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覆蓋范圍比較廣泛,而且有些知識和內容“多亂雜”,幼兒園中教師所用教材,并不能把所有語言內容包含在內,換句話說,就是幼兒園中教師的教學素材不夠完善。另外,學校中展開語言教學活動或者教學,都比較單一,有時候并不能吸引到孩子們的“眼球”,如果他們認為學校開展這些內容較為無趣,那么這些活動或者教學的展開無異于浪費資源。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作“智力活動”。所以,教師在培養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時,應該著重讓孩子們說出來,而不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只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那么教師教學只是在做“無用功”。教師如果想要孩子們說出來,那么就需要留給孩子們一個“和善”的印象,至少可以讓孩子們敢在教師面前說,否則一切只是白紙空談。
3.1 科學安排教學內容。為什么要科學安排教學內容?我們知道,語言覆蓋范圍極為廣泛,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孩子們年齡和認知能力有限。如果沒有一個教學順序讓孩子們去學習,只是讓教師想到哪就教到哪,那么只會讓孩子們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只有對所學內容有一個適當的安排,才能讓孩子們學起來得心應手。舉個例子,可以引導孩子們背誦古詩,讓他們自己去嘗試理解古詩里面蘊含的內容和道理,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或者引導孩子們閱讀童話故事,只有讓他們敢說,那么才能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否則一切只是“無用功”。
3.2 轉變傳統的教學概念。現代是一個多元化的時代,一切事物都在進行著改變,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含有一些僵化的部分,如果不能進行更改,那么將影響孩子們以后的全面發展。學校還需要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如果教師們的素質低下,那么誰能相信他們能夠教育出來高素質的學生,只有強化教師們的職業素養,才能讓人民群眾放心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他們。教師應針對學生們不同個性,進行因材施教。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讓孩子們全面的發展。因為孩子們在理解和知識儲備中存在著差異,如果只是以“萬眾統一”方式進行教學,那么必定會有一些孩子發展受到影響,所以為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教師需要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