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偉
(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幼師童夢幼兒園 江蘇 蘇州 215000)
幼兒園是孩子們離開家園進入學校的第一步,是兒童學校印象的第一個來源。當孩子對幼兒園有不好的印象時,他們會厭倦學習,這對于他們的未來學習是非常有害的。因此,幼兒教育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幼兒園教育正日益成為幼兒園教師工作的中心。幼兒園工作人員應充分考慮課程設計,以使幼兒園課程設計對兒童更有利。
1.1 適用性。適用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要適應兒童在國情教育、家庭環境幼兒園教育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身心發展,確保課程的軟硬件設施。這些條件可以支持課程的發展并滿足孩子個性化和全面的發展需求。其次,課程的內容必須適應性強,學前教育必須跟隨孩子的成長,不能為提高課程的精美度而隨意調整或模仿其他幼兒園。學前課程設計和素質教育課程一樣,需要從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課程的目標和概念開始設計課程。課程的內容應與幼兒園的教學設備和能力相匹配。最后,幼兒園的教育目標必須與兒童的成長相適應,為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必須協調教學,這是新時期教師教育培訓的共識。因此,幼兒園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設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的幼兒園課程,并確保課程內容和課程觀念滿足兒童的學習需求。確保課程符合我國幼兒園課程發展,適應兒童課程目標和活動的需要。
1.2 文化性。幼兒的身心基礎應與社會文化和諧相處。自1980年代以來,外國兒童發展的學術和教育理論在我國流行了一段時間,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和發展受到教育理論的影響,限制了發展的視野。我國幼兒園的發展始終以“一切為了兒童的發展”為綱領,旨在促進這些兒童身心發展的教育理念。幼兒園課程在幼兒教育中是獨一無二的,可以提高兒童的身心發展和基本能力,樹立正確的兒童發展觀,并將其與小學教育聯系起來。因此,為了整合該地區的民族元素,有必要整合社會文化內容和民族文化內容。在幼兒園課程中,無論是民間游戲還是傳統文化活動,都應以社會文化內容為中心,根據幼兒園教育的需求,實現民族化,價值觀和文化差異,從而實現幼兒發展探索與為民族服務根基性特點的協調統一。
1.3 生活性。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活動的生活性質是基于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模仿實踐,而孩子的模仿心理和教育訓練目標則主要是根據生活習慣、生活環境與模仿實踐養成的。實現生活聯系和生活技能的鍛煉,提高兒童的自我生活技能,并遵守日常生活的基本社會規則。根據幼兒園的環境或兒童的生活環境合理選擇教科書,尋找周邊社區的資源和事件作為教育內容,實現地方幼兒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活動和人力資源的有機結合,在教育中形成協同作用。
2.1 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幼兒園文明禮節課程的課程中最重要的是創造一個教育環境,因此必須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以確保文明禮節教育的效率和質量。由于兒童相對較小,他們依靠觀察來學習周圍的知識和行為,因此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育氛圍對兒童文明禮節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首先,教師應樹立榜樣,積極營造文明的禮節校園環境,使所有兒童每天都能看到文明的禮節行為,并巧妙地引導孩子形成文明的禮節行為習慣。其次,教師應鼓勵和贊揚更文明的禮節行為,以使孩子們可以更努力地行動并控制自己的行為。最后,利用父母的指導作用,幫助父母改變思想,并意識到文明禮節行為的教育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責任,也是父母本人的責任。
2.2 教學游戲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觀念也在不斷完善,對兒童的教育也不例外。在新時期,我國大多數幼兒園的課程設計都體現了游戲化教育的特點。換句話說,幼兒園老師在教孩子時使用游戲,以幫助他們獲得知識并享受游戲。由于孩子很小,他的生活就像白皮書一樣,幼兒園老師要做的就是在此白皮書中添加顏色,使白皮書變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另外,兒童的接受能力通常較低,因此有必要使用游戲進行學前教育,以減少兒童對幼兒園的排斥和獲取幼兒園知識。教育的游戲化不僅使兒童擁有豐富多彩的童年,而且還可以幫助兒童在有趣的環境中獲取知識。教育的游戲化有助于推進幼兒園教育和兒童學習。
2.3 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人們的主導地位越來越受到尊重,幼兒園兒童也不例外。在幼兒園課程設計中,教師把孩子放在教學的中心,一切教育活動都是根據孩子的愛好和喜好進行的。例如,幼兒園設置課程時,選擇的課程將對孩子的未來生活有所幫助或引起他們的興趣。除了任教班主任的老師,幼兒園還有數名助手,在兒童遇到問題時幫助解決問題,而幼兒園的教學方式一直是兒童更容易接受的游戲教育,這是幼兒園在尊重學生在課程中的主導地位方面取得的成就。
利用有趣,好奇的生活場景,進一步為孩子的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孩子在活動中獲得優質的生活經驗,逐步積累生活知識和經驗,在孩子親近自然并觀察做事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和促進。力求從生活入手,對周圍環境的感知,聲音感知,視覺感知等各個角度,在現有的生活環境中獲得更多樂趣,增加對生活環境的熱愛,并提高幼兒園課程設計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