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綱
(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鄭州 450064)
高等職業教育從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國家經濟發展的需求,幫助國家培養扎根于基礎行業,為中國培養高知識的技術人才而不斷地發展。特別是21 世紀以來,我國對技術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高等職業院校所培養的學生越來越多,并且高等職業院校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大,高知識技術人才在社會中的比例開始逐步增大,他們所掌握的技術優勢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也在不斷體現,如今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教育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高等職業教育的實質就是為國家培養具有專業導向的高技術人才,保證流入市場的勞動力是優質且高效的。我國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的內涵主要包括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的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中國的發展培養高素養的技術人才,將經濟發展與高等職業教育相結合等。
1.1.1 堅持黨的領導
我們的國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做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所以我國教育主要是堅持以黨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培養對國家及社會有用的人才,促進國家的發展。我國的教育主要需要的是堅持以黨為核心以人民的利益為首重的人才,所有我國的辦學方向及其明確,培養有道德,有理想,以國家利益為前提,培養具有一定文化知識和專項技術的人才。
1.1.2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高等職業院校發展于改革開放之后,具有明確的社會導向,主要扎根于中國本土,為各行各業輸送技術人才。所以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是明確的,主要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核心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明確以培養技術人才為核心目的,優化社會的人才基本結構,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輸送多樣化的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以教育教學為中心,培養生產高素質技術人才,以社會需求來培養人才,完成人才與社會需求同步。當前我國的產業鏈龐大,對技術人才需求量同樣也龐大,為了使我國擁有龐大的高素質、高水平的技術人才,高等職業院校必不可少。尤其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迅速,為了更長遠的為國家提供適合國家新產業新改革的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做出的變化,調整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實現社會與人才相平衡的局面是高等職業教育的重大優勢。
國家的快速發展,新產業新行業的快速興起以及高等職業教育自身教育改革,高等職業教育在新時期面臨新的發展境遇。所有高等職業教育領域要迎接挑戰,實現自我改變。
在這個快速發展的中國,我們的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社會需求不斷地發生改變。以新興技術為代表的一些產業不斷發展。人工智能、生物基因、虛擬行業等不斷需要我們輸送不同的人才。這些領域的發展迫使高等職業院校要跟隨社會發展的腳步,推翻原來只重視發展技術的教育模式,建立重視人與技術共同發展的模式。
隨著經濟的調整與發展,我國對高等職業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僅需要高技術型人才擁有更強的實力,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可以適應社會發展趨勢,院校可以強化自身的培養實力,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有實力的人才。這樣我們才能完成將高技術勞動力大力推向市場的任務,建立起人才與市場之間的橋梁。
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使高等職業教育有著不同于高等教育的方面,新時代的高等職業教育應該不僅堅持在教育事業上為國家輸送人才,同時在國家的經濟發展上也要添磚加瓦。高等職業教育拓寬了教育范圍,培養多方面發展的人才,為我國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做鋪墊,而且高等職業院校的建立,為市場輸送了大批的高技術人才,一方面提高了我國勞動人員的優質率,另一方面直接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下培養的人才直接加大了我國的生產力,使教育與經濟發展結合了起來。當然,高等職業教育一直對經濟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
高等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一直都是相互影響的。這種影響機制從工業革命至今一直存在。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是從改革開放之后高速發展的。但是西方在工業革命期間就開始了職業教育,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初期,職業教育依舊依靠師傅教徒弟機制開展,而不是像現在創立學校。在工業革命的爆發下,當時的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不匹配,經濟發展抑制了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也同樣使經濟發展退步,但是隨著工業革命的逐步深入,機械技術的逐步發展,傳統的手工技術開始淘汰,社會需要能夠使用機器的工業技術的工人,并且這些工人還要擁有一定的知識水平,所以職業教育就此開始了蓬勃發展。兩次工業革命之后,國家的經濟水平得到的巨大的發展,經濟發展的浪潮所要求的職業教育也被動地發展了起來。
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后,西方國家紛紛把職業教育當作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人們越來越關注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明白學校教育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起到巨大作用,所以根據西方國家的不斷調查,他們把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間的關系稱為互補關系,也就是說在新時代,高等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間的關系從來都不是上下的關系,而是互補的關系。由于市場經濟的復雜性。高等職業教育以社會需求為核心,主要培養能夠順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因此當今社會的高等職業院校培養學生的方向都是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使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第四次工業革命對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影響極大,由于第四次工業革命主要是技術上的革命,對當時的社會制度,社會產業的沖擊極大。人工智能、生物基因、大數據等智能時代來臨,國家為了搶占市場份額,奪得先機,每個國家都做了詳細的計劃。在這些計劃中,有一項關于技術人才的培養項目。項目提出,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培養超前的人才對國家后期搶占市場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所以國家認為,要將職業教育放在經濟發展之前,提前培養后期經濟發展所需要的人才是極其有先見之明的,倘若一時間無法超越他國,通過技術人才的超前培養,也可以達到后期超越的目的。所有經濟的發展是離不開職業教育的,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可能是促進,可能是抑制,但是無論怎樣,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兩者是密不可分的。
黨的十九大表示,由于我國處于迅速發展時期,建設現代化經濟和發展經濟是目前我國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高等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高等職業教育直接與間接的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為什么高等職業教育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呢?其根本原因就是高等職業教育直接向市場輸送人才,在一定程度上使勞動力流向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向。勞動力直接滿足了就業市場的需求,通過人力資源的匯聚促進市場的擴大,從而使經濟發展。也就是說,高等職業院校不像普通高校那樣,培養學生的多項能力。高等職業院校直接通過培養學生的專項能力,激發出每個人的天賦并加以訓練,從而使學生成為專項領域內的人才,這樣就達到了社會的需要。高等職業教育是將人才配置安排得更加合理和高效,更加適應市場的考驗。
高等職業教育實際上就是單方向培養學生的某一項能力,實現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高等職業教育將不同天賦的人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地方。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校教育之后,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在社會市場化崗位分配不均的情況下,高等職業教育能完美地解決問題。而且現代化產業鏈的發展與增長,產業的轉型必須依靠以高技術人才為基礎,這就需要高等職業教育的配合。到目前為止,我國的高技術人才依舊缺少,我們還需要許多高職業教育下培養的人才。總而言之,現代化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術人才。
高等職業教育對經濟發展的意義不僅在于促進國家的財政收入,提高國家的整體GDP 總值,更在于將精神文化轉化為經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不僅關注學生的專業發展,更注重在專業技術的課程下提高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將融入在中國內里的精神文化轉化為經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從來都不是誰高誰低的對比,而是一種互補的關系。在這個新時代,國家的發展時期,高等職業教育所為國家帶來經濟效益是極大的,因為新時代的高等職業教育不再是單一的培養學生達到專業的水平,更是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為國家的經濟發起到了極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