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萍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第五小學 寧夏 銀川 750002)
生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態課堂,不僅滿足了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向,也符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態課堂可以全面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對于教學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為背景,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現狀,以及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生態課堂構建的有效策略。
1.1 忽略了學生的主體位置。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始終占據的是主體的位置,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所有的教學的活動都是以教師的主觀思維為主。尤其是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的以教師的思維為主,學生會形成一個思維上的依賴性,這會讓學生失去自己的思考能力。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夠成熟,所以這個時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最佳階段。
1.2 教學模式缺乏創新。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滿足不了現代化的教學需求了,但是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卻缺乏創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采用的教學模式還是以傳統的講解模式為主,教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填鴨式的模式。小學生的認識能力十分有限,所以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解能力更為重要,以為的填鴨,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
1.3 沒有正確認識生態課堂。新課程的理念下,生態課堂的構建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許多學校開始將生態課堂引進教學中,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卻沒有正確認識生態課堂。所謂生態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題,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得到綜合發展的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生態課堂構建還是以傳統講解模式為主,這就失去了生態課堂構建的根本意義。
2.1 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構建生態課堂,首先就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位置。要做到這一點,教學的過程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其自主探索的精神。以“混合運算”為例,教學的過程中有關于“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知識點,要讓學生熟練的掌握混合運算的技巧,教師可以開展情境教學。以書本或是文具充當商品,讓學生體會自主購買的過程,這個過程中,讓學生切實的體會加法和減法的計算過程。除此之外,購買商品的過程中,還滲透了元、角、分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所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位置,這對于生態課堂的構建有著重要的作用[1]。
2.2 加強師生的互動,構建生態課堂。課堂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所以生態課堂的構建,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十分重要。要構建生態課堂,需要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平等的原則。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教學依據,全面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以“空間和圖形”為例,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圖形的認識是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正方形和長方形、圓形的時候,可以提問學生,生活中的那些物品是該圖形,也可以以黑板、課桌等物品為例。日常生活中,魔方玩具是一個很典型的正方體,認識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滲透立體圖形的概念。通過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效的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也能結合生活教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僅可以構建生態課堂,還可以幫助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好的開展自己的教學計劃,這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作用[2]。
2.3 結合生活教學,構建生態課堂。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和生活的聯系十分的緊密,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十分的廣泛。所以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構建生態課堂,可以結合生活教學。以“長方形的面積”為例,這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基本知識,也是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用到的知識點。長方形的面積=長×寬。教學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一味的以書本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學生根本就沒有辦法了解這一概念,結合生活教學,可以結合教室的面積教學,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教師的長度和寬度進行測量。長是多少米,寬是多少米。和書本的理論知識相比,生活中客觀出現的事物更能讓學生接受,也更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所以小學數學教學的過中,要構建生態課堂,結合生活教學是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結合生活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效率,還能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符合了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方向[3]。
生態課堂以學生為主,將其融入到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積極構建生態課堂,為學生的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