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 巖
(江蘇省宿遷青華中學 江蘇 宿遷 223800)
物理實驗是推動物理學科進步與發展的主要力量,同時還是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切實掌握的重要途徑。物理實驗為學生實踐自身所學的物理知識提供了平臺,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動手、創造等諸多素質與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從課前利用微課指導預習,展示實驗流程;課上開展小組探究活動,內化實驗原理;課下布置輔導課件作業,掌握實驗思維三個方面展開具體論述,希望為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提供一些嶄新的思路。
智慧課堂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基本模式,將學生吸收知識、建立認知基礎的過程放在了課前階段,由此為學生課上的自主探究、活動參與提供了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更適合實驗教學。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運用微課實施智慧課堂。首先,教師需要根據實驗內容,設計預習微課,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這一實驗中,教師應提前對該實驗展開分析,發現其中的實驗要點,將實驗過程劃分為幾個關鍵過程,進而將其轉化為微課視頻的重要內容;其次,教師則要將制作好的微課發布,要求學生利用空余時間完成預習過程,通過微課向學生展示該實驗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流程,讓學生從認知上建立實驗基礎,并將問題及時反饋。
在課上教學環節,智慧課堂模式更注重學生的自主參與和活動探究。教學改革是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而合作化研討教學模式則是教學改革的新方向。因此教師一般可以通過三個環節完成課上實驗。第一步,開展討論活動。在學生預習之后,會有一些質疑與問題,對此教師應進行總結和歸納,將重點問題設置為討論主題,讓學生建立討論小組展開分析、探究,并找到解決方法。第二步,解析實驗問題。經過學生討論之后,教師應幫助學生優化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化實驗探究的目的、過程、結果分析等內容。第三步,實施實驗探究。根據實驗內容,教師選擇采用獨立實驗或小組實驗兩種方式,要求學生根據預習所掌握的流程,結合討論活動中總結的注意事項,完成相應的實驗探究過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不應該按照過去的方式上課,要參照新課改的要求,做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體。采用啟發式教學,鼓勵學生思考,鼓勵小組合作學習,男女交流,多安排一些實驗活動,讓學生親手操作,這樣更容易理解知識,學會把物理知識和生活實際相結合,發現學生身邊的物理現象,把問題帶到課堂讓學生討論,然后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物理知識帶到生活中去,而不是無休止地做題,成為接收知識和刷題的工具,脫離枯燥的學習節奏,這樣才能增加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物理,成績自然而然就會提高。實驗教學并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某一個試驗的流程和成果,而是要培養學生設計實驗、完成實驗、分析結果等方面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具備實驗思維。因此課后輔導就成了實驗教學中必須要彌補的課程內容,同時也是智慧課堂模式下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以下三方面的作業內容。
3.1 教師應拓展學生的物理視野。教師可以布置一些生活中常見且有趣的物理實驗,具體實驗不單一化,實驗內容符合所布置的物理知識皆可,使學生充分地發揮想象力。之后教師把匯總的方案進行分析,選出幾個比較合適的“項目”進行投票表決,選定后讓學生以短視頻記錄的方式來完成。不合理的方面要進行講解,使學生明白不合理的具體原因。讓學生進一步深化物理興趣。新課改強調教師要把課堂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日常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去質疑,不管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都要敢于質疑然后去討論。合作學習是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一種教學手段。并積極進行引導和幫助,進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參與積極性。
3.2 教師應鍛煉學生獨立實驗的能力。在一些課外實驗課題和生活實驗課題中,可以讓學生結合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獨立設計出合理的實驗過程,并通過實踐操作,總結其實驗成果,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真正具備實驗思維來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
綜上所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物理實驗教學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優化,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能力與思維,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智慧課堂、微課等為學生構建智慧課堂,以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推動學生實驗水平的發展,讓學生的物理素養與科學素養以及信息素養全面發展,從而逐漸發展為符合社會需求標準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