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明倫
(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中水中學 貴州 威寧 553108)
在語文教學過程,教師要有針對性的結合語文核心素養,采取高效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能力。通過開展核心素養培養,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加強了學生語文實踐水平,利于為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高提供保證。因此,下面結合教學實際,科學的進行實踐分析。
所謂的核心素養,指的是在教學的時候,讓學生通過知識點的學習養成良好的發展素養以及能力。其素養的基礎內容包括如下: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環節,幫助學生能夠在精神品質、道德素養、創新邏輯等方面能夠有所表現,而其細分又可以表現為多個不同的環節。通過這樣的方式,語文的核心素養要求也能夠明確,即通過語文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個具備綜合性能力與價值的應用型人才。針對高中階段的教學工作而言,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非常多元化,而每一個學科其承載的核心素養要求也有所區分,對待語文學習而言,主要包括了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大主要內容。這些核心訴求學習,明確了學生不僅需要學習語文知識內容,還需要充分體會語文背后的價值與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實現綜合性的長遠發展,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
2.1 以“審美”滲透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審美與鑒賞”是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內容。在新形勢的教學內容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學科的人文性特點,組織好有目的性的審美教育,使得學生的欣賞力得到提升。審美教育的內容非常多元,包括采用信息化技術的手段,將畫面、音頻等直接呈現出來,或者創造豐富形象的情景,引導學生加以賞析、感悟,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例如,針對課程《大堰河——我的保姆》這首現代詩教學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以自我推薦的方式進行詩朗誦,并且讓其他的學生作為裁判,來評定學生的朗誦的效果。在組織評定的時候,教師要詢問學生理由,包括給出朗誦學生高分或者低分的原因。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學工作,還能夠營造一個熱烈、開放的教學氛圍。
2.2 以“文化”滲透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語言與文化的教學內容存在極大的關聯性,因此語文教學還承載著文化輸出的重要價值。在核心素養的教學下,對學生的“文化傳承和理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并且以此為核心需求,調整教學的內容與模式。高中語文教材的內容中,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很高,并且包含我國古代文化的精神文明,教師要做好挖掘與分析,力求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蘊。經過我國幾千年的文明傳承,中國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文化內涵,而這些底蘊深厚的內容,無疑是我國最為重要的瑰寶。在教學的時候,教師有意識地融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能夠充分挖掘語文教學的價值,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重視程度,幫助中華文明的更好繼承,使得學生也能夠建設起正確的價值觀念與核心素養。
2.3 以“思維”滲透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也是核心素養要求下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全新的要求下,教師要積極創新的教學內容。從本質上來看,所謂的思考是原發于學生的疑問,教師要靈活運用好疑問情景創設的方式,幫助學生切實鍛煉好自己的思維能力。為了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思維靈活度以及廣度,教師可積極引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教學工作。例如,在講解《記念劉和珍君》這篇文章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圍繞課本提出“劉和珍是一個怎樣的人”“文章的標題為什么用‘記念’而不是‘紀念’”“為什么作者魯迅選擇寫劉和珍生前的微笑以及其他情形”諸如此類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好交流和互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的教學流程之中,學生不僅對學生的思維程度有所提升,并且加強了閱讀的成效性。
2.4 以“語言”滲透為導向優化教學模式。語言是整個核心素養的教學基礎,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擁有良好、完善的表現能力是語文的教學目標。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時候,教師要采取針對性地教學策略和方法,通常情況下,最為高效率的語言教學方式,即為“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方式。例如,在進行《再別康橋》的教學過程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詩詞中的語句進行分析,引導學生感知到語言的魅力。在此基礎之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一處自己喜歡的景色,仿照《再別康橋》的方式進行仿寫,從而深化對詩詞的理解與想法,在潛移默化間加強語言核心素養的教學輸出。
總之,語文核心素養包括很多方面內容,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過程,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設計,從而為核心素養培養提供有效保證。希望通過以上研究,能加強學生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