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成
(福建省南靖縣和溪中心小學 福建 南靖 363604)
小學階段作為人生教育的初級啟蒙階段,其數學計算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未來長遠的學習和生活發展。為此,數學教師一定要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措施,輔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計算習慣,并積極運用到現實生活,使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解決各種計算問題,逐步增強小學生計算應用能力,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模式,從而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1 增強學生的數學現實應用能力。小學數學作為小學階段全學科有序開展教學的基礎工具類學科,對學生的計算學習及掌握能力要求較高。只有充分掌握數學計算基礎知識并有效運用,才能促進其他學科的后續進行。
教師應在學生已經掌握的數學計算基礎水平上,有效引導學生往更高階段的學習目標前進發展,進而促進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基于核心素養教育背景下,學生只有掌握充足的計算技巧,提高自身的思維路數和解題能力,才能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快速、高效地應對各種數學難題。
1.2 強化學生思維的同時,開發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算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從小學數學實際解題中的思維方式開展而來。那么,學生如何提高自身的數學運算能力呢?需要學生有效掌握數學知識基礎的計算技巧及運算公式,記憶運算規律。
這是一個漫長學習、積累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達成的。教師要注重在實踐教學中,積極融入理論性的數學知識,讓學生靈活運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長久的練習、積累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
2.1 通過多媒體情境,加強學生計算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學中,面對活潑好動、注意力極易分散的幼齡化學生群體,教師該如何有效開展計算進行并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呢?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計算教學與實際生活問題相互融合,制造情境教學模式,以便學生能有效掌握教材重要知識點,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相關問題。
我國15年的教育新課改中明確指出:在我國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嚴格落實“核心素養體系”的改革理念,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教學水平及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性地對其查漏補缺。注重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教師則起到輔助和推進的作用,嚴格貫徹落實我國教育新課改的改革教育標準[1]。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時,利用多媒體電子課件給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鑒于傳統的講述不足以讓媳婦充分理解小數的概念,就可通過PPT視頻展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小數的教學重點,以此增進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融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不僅為學生構建高效、舒適的課堂環境,同時還為教師積累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
2.2 結合教材內容融入生活實物化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增強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調整、優化教學結構,完善教學內容。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各種數學算法,參照相關的計算規律,積累、總結自己的計算思路和學習習慣。
例如,可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成員合作的生活化學習模式,教師圍繞教學主體進行設問,學生依次解答,最好一題多解法,讓學生圍繞話題主動討論,拓寬視野和思維,從被動變主動,意識到自己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再加以引導使學生逐步提高數學計算能力[2]。
又如,學《分數》時,秉承“數學源于生活”的教育理念,借助媒體展示分數的誕生過程,讓學生注意觀察,指導學生利用實物工具紙或筆通過對折或加減計算出準確的分數,讓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思考、解決身邊的各種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發表不同的見解,從多角度、多思維尋求多種解題方法,提高自身的數學計算能力。
再如,學到正方體表面積時,為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方法,能夠正確計算答案。可準備一個正方體的模型對學生提問:正方體表面積指什么,引導學生進行討論、思考,再借助工具示范,讓學生一目了然,進而加強學生的計算能力[3]。
總之,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的有效完善對學生培養自身計算及應用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意義。教師一定要積極完善教學內容,優化教學策略,運用新型的教育方式來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在寓學于樂的教學活動中提升數學素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