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敏
(蘇州國際外語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新課程改革以來,傳統的教學理念深受影響。不再將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作用,而是逐漸培養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特征作為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教學目標,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能夠愛發揮主體性,積極求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勇于提出自己想法,及時發現問題,并有效解決問題。
導學法是教師有效地引導學生,并注重學生通過實踐方法,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基礎上,關鍵在于學生,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學習心理,幫助學生創建一個良好的氛圍環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拓寬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優秀的開課是吸引學生學習的重要手段,其可以迅速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建立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從而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發現,可以通過課堂前準備好的提問環節,幫助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首先,創設情境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梢杂行У卮龠M小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并提高思維能力。通過導學式教學,可以有效融入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能夠使小學生從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更好地為教師帶來更好的指導,同時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共同探討,建立良好的對話橋梁。通過導學式教學,讓學生發現問題后能夠主動分析并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之前,學生首先應當學會分析問題,使思維更加活躍。為了方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學生應盡快運用以前學到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在對問題進行分析之后,學生可以對問題提出分析和探討,并在假設中尋求最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分為多種方面。一是復習;二是解釋示例問題;三是不斷訓練、鞏固練習。然而,隨著新課程不斷實現以來,這種教學模式也獲得了新的突破。因此,通常將教學分為問題情境、模型構建、解釋、應用和擴展。導學式教學方法的應用必須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同一致。通過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建立問題情境,幫助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最終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對學生的學習潛能進行挖掘,長期以來,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習和生活需要結合,抽象思維能力的提升以及創新精神也會逐步提高。實踐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體現。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導學法,不僅需要學生結合書本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更需要學生自己善于思考并解決問題。
例如小學數學人教版中關于對《多位數的認識》,是小學數學課堂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小學生對數學認知的基本途徑之一。通過導學式教學方法運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可以讓學生學校充分了解到對“數量”的認知。通過教師的導學式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感意識,同時創造出一系列的問題情境,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建立數學模型,通過分析、解釋,再進行訓練和鞏固,有效地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數學觀。例如對多位數認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不同的繩子,讓學生根據每條繩子的長度大小,舉個例子:一根1米,第二根4米,第三根6米,然后讓學生猜第四繩子的長度是多少?第一個繩子跟第四根之間的關系?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知道,引導學生對其展開思維聯想。讓學生積極參與,通過學生對物體的觀察、思考和討論后,最終才得出第四根的長度大小。
最后可以擴大教學范圍,讓學生通過這個問題,走出學習空間,與實際生活結合。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以后,學生更應該樹立正確的空間概念,幫助學生對形狀的了解和認知。比如,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實際物體作為例子,幫助學生加深這篇內容的重點。教師可以借助黑板、書桌,來解釋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區別。然后,再通過分析黑板的面積大小,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推演出黑板的面積。教師在運用圖形、幾何導學方法時,應注重小學生空間概念的培養。例如“觀察物體”這節課,巧妙地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把課堂教學當成一種樂趣,從而去觀察物體,并進行分析。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扮演著“引導者”的身份,根據學生的自身發展特點和學習個性,逐步將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學生能夠從對物體的具體認識逐漸上升到抽象認識。
綜上所示,雖然作者強調導學式教學方法的優勢,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在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過程時,教師可以根據導學式教學方法的自身特點,不斷推演出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在這種新的教學方法下,可以有效提高學習能動性,增強數學的思維應用能力,同時優化教學模式,幫助學生調起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