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亞娟
(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中心中學 安徽 亳州 236821)
初中教學可以看作小學教育的延伸,其知識范圍更廣,對學生的理解能力要求非常高,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便會出現一定的差異化。為了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對學生展開分層教學,以此保證教學效果。
為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水平,新課改已成為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各個學科的課堂教學模式必然發生改變。教師的教學質量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認知程度受學生自身水平的影響很大,所以因材施教的理念得到重視。分層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非常適合目前情況的教學方式,它能有效避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促進教師對教育資源的整合。
在初中階段,學生成績分層已經非常明顯,對此情況,教師、學生以及家長應該正確認識此問題.教師必須尊重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分層教學,對不同的學生用不同的教學方案,以彌補學生在知識方面的不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有各種各樣不同的需求,只有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才能符合學生初中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課堂上對學生灌輸知識的教學方式必須改進,采用分層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習效率,同時體現課堂上的民主性。
數學老師在使用分層教學法時,應該根據各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來設定教學目標,然后再基于教學目標去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并合理規劃教學時間。通過有效協調教學時間和內容,應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升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另外,數學老師應該主要圍繞數學教材,將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提升作為教學的重點,進行對教學目標的設立設定,最后科學合理的劃分教學內容的層次。
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一元二次方程”時,便可以基于以下幾個方面來展開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首先,教師讓學生進行對基本方程、學習定義以及一次方程根的定義等知識的初步了解,然后教師再為學生提供數據,讓學生鑒別這些數據中有哪些是一個單一解的一元一次方程,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提出一個具體的一元一次方程,以此來告訴學生一元一次方程只能是一個解。并幫助他們認識到一元一次方程與其他方程之間存在的不同之處。在實際生活中,方程的應用是基于一元一次方程只有一個根的特性來實現的。通過這一由淺及深的學習過程,學生便可以在探索一道道題目中促使自身學習效果的深化。
備課環節中,數學老師不僅要在確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時充分結合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能力情況等,還需要讓教學方法滿足學生個體的需求,并進行對各層次學生學習效率的考慮,進而選擇出學生能力范圍內的教學內容,如此一來,便可以為學生有效的數學學習提供良好保障。在設置具體的教學目標時,數學老師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C層次學生,這一層次中的學生需要做出對教材中基礎知識的充分學習,并掌握好基本的學習方法;其次是B層次學生,這一層次學生不僅需要掌握好教材中的基礎知識,還需要學會對這些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夠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充分調動所學習到的知識;最后是A層次學生,該部分學生需要在實現B層次學生學習目標的基礎上促使自身數學素養和創新精神的形成。
課后練習是重要的環節,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知識。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進行知識的教學時,有必要特別關注課后練習這個環節,為學生布置分層作業,使得學生能夠在這種分層作業的影響下,進行針對性的數學知識學習。數學課堂練習和課后練習是整個數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恰到好處的數學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習的知識,還能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得到技能的訓練,可以有效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分層教學模式下數學課堂和課后練習也需要分層安排,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可以逐漸領悟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的規律,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如,《相交線與平行線》知識為例,在新課教授完后,教師可以布置相應的練習讓學生在圖形中找出同位角、內錯角和同旁內角,并且進行相關簡答題的論證。在布置作業時,教師可以向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習題,對于基礎較差的層次,教師布置習題當中涉及的圖形都是比較基礎性的,而對于基礎好的層次學生,教師布置的習題中圖形和證明結論都是難度較大,圖形比較復雜,需要在基礎概念的基礎上靈活地進行使用和探究。這樣的分層布置練習才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在練習中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綜上所述,對于初中生來說,其學習水平差異非常大,如果教師采取同一種教學模式,往往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教師需要對學生劃分層次,對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并講解不同難度的知識內容。這樣,學生的整體水平便會得到提高,為其個人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