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紀
(貴州省凱里市第五中學 貴州 凱里 556000)
在初中數學的教學中,反思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培養的一種核心能力,這種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具有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大膽創新和合理質疑的能力.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來說有了更高的要求,內容更加枯燥,那么相應的,對于如何引導學生對數學能力的反思與強化,讓數學能夠更好地被學生掌握,就需要教師在實際的課堂中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在尊重學生個體性和主體性差異的同時,深入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讓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學習效率都得到顯著的提升,這對于教師來說是個不小的考驗。
1.1 提高學習效率。初中階段,熟練掌握知識的能力變得尤為重要,而教師在培養學生反思能力的時候,通常比較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而忽視了反思能力的真正內涵,在固定的思維上進行創新.例如,在解一道經典例題的時候,教師往往告訴學生最適用的解題方法,卻忘了每道例題都有自己本身的特點,雖然在思考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大為提高,但是卻沒有自我反思的過程,沒有新的解題思路或者無法完全掌握這種方法,如果注重創新,那么學習效率會有更大的提高。
1.2 構建知識框架,培養創新能力。和小學不同,初中雖然每一章都有關聯,但是初中知識更加具有抽象性以及理論性,學生很難把這些知識點串聯成一個完整的體系,造成對教材知識的掌握不足,學習質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培養反思能力,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這些知識點之間的關系,以便更好地回顧、串聯知識點,構建完整的知識框架.培養數學反思能力,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每一個知識細節,并從反思過程中尋找這些數學問題的相同特征,使它們之間有關聯的地方能夠連在一起構成一個框架。
2.1 課前預習,探索新知。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能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開展高效的數學課堂。學生在預習過程的中,能對自己不理解的教學內容進行反思,查詢有關資料深入研究,在解讀過程中不斷開拓自己的思維能力,進而順利理解新知識。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預先了解重難點,進而在課堂上有側重點地聽課,這樣能夠有效解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例如:在學習“有理數”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需理解有理數的意義,結合數軸比較有理數的大小,“有理數的加減乘除”這部分內容較難,學生要在不斷反思中找到突破點,對書本上典型的例題進行多次分析,直至理解。所以,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
2.2 構建框架,自主學習。初中教學中各知識點相互聯系。首先,教師要帶領學生在教學資料的幫助下構建一個框架,對基本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整合,學生在聽課過程中順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學習,在思考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思維能力。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學,明確哪些知識應該放上主要精力,以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消化,并對自己的做題方法和思考方式進行反思,做到心中有數。例如:在學習“幾何圖形初步”時,學生要結合生活中的幾何原型,認識一些簡單的(長方形、棱柱、棱錐、球之類)幾何圖形,從而理解課本中抽象的概念,通過對它們直觀的感受和近距離的觀察,認識到點、線、面、體,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通過豐富的教學實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突破和提升,培養反思能力。在教學課堂中,學生要及時記錄聽課筆記,逐步掌握幾何圖形的表示方法和作圖過程,與他人積極交流,在反思別人的學習經驗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度。在后面的習題中,學生可在解決疑難、內化知識的過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培養自己的反思能力。
2.3 課后復習,鞏固記憶。有計劃的學習方式,能使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分明,勞逸結合。在初學教學過程中,僅靠教師在的教學難以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內容,教師要掌握好教學時間,充分利用學生的課后復習時間,在復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首先,教師要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時間浪費;學生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在教師的帶領下,對學過的知識及時進行回憶,把自己沒有理解透徹的內容整理記錄,利用學習筆記進行反思,對教學例題再次分析,把它涉及的所有知識點盡心整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記憶。
綜上所述,在初中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反思能力和學習效率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具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要求教師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根據學生主體地位的差異,在合理的教學計劃中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讓學生的自主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最大的培養,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