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亮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三河鎮遼坡小學 寧夏 中衛 755220)
近些年來,情境教學的優勢受到教育者的普遍認可,被廣泛應用于教學領域。實踐表明,情境教學與學生的接受特點所符合,能夠顯著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特別是數學學科的抽象性特點明顯,如果教學活動脫離具體的情境,那么學生的理解難度將會顯著增大。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準確把握情境教學的內涵,科學創設教學情境。
1.1 考慮學生知識基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新知識、信息的獲取。數學學科的系統性、邏輯性較強,舊知識是新知識學習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過程中,需將學生的知識基礎充分納入考慮范圍,構建難度適宜、能夠發揮學生潛力的情境,這樣既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又能夠引導學生遷移知識,進而提高教學成效。
1.2 關注學生心理特點。學生的學習效果受情緒狀態的影響,如果學生保持積極的情感,那么將會顯著改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情境創設實踐中,需充分關注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特征,保證創設的情境能夠將學生的積極情緒調動起來,進而促使班級學生深度參與到教學當中。
2.1 創設生活情境。由于部分數學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導致有強烈的矛盾產生于數學知識抽象性與學生邏輯形象性之間,嚴重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建構以及學習成效的提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將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出來,以具體、形象的生活案例轉化處理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這樣數學教學的枯燥性、刻板性能夠得到改善,有助于學生探究興趣的激發。例如,學習五年級上冊《位置》一課時,教師可以班級學生座位的列與行著手,隨機提問數名學生,要求學生回答出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這一問題與學生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難度較小,學生們可以快速給出答案。之后,教師轉變提問的方式,教師隨機說出某一行某一列,要求對應位置的學生快速站起來。學生們的興趣得到充分調動后,教師引入新知,幫助學生高效掌握數對的內涵以及應用方式。通過本種生活化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對數學、生活之間的聯系充分感知,進而產生濃厚的學習欲望。
2.2 創設活動情境。單單依靠教師的語言講解,學生只能夠獲得淺層知識,且容易逐漸遺忘。只有積極創設實踐活動,學生方可以真正理解和深刻記憶數學知識。因此,數學教師要積極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協調眼、耳、手等感官,于實踐活動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小學生的好動天性明顯,活動情境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過來,拓展學生的課堂參與深度。例如,學習六年級下冊《圓柱與圓錐》一課時,為幫助學生牢固掌握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可提前要求學生對可樂罐等生活中常見的圓柱體物品進行準備。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剪子等工具剪開準備的罐子,測量與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發現,圓柱剪開后側面積屬于長方形,可以非常輕松的計算。通過本種活動情境的創設,既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記憶,又能夠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2.3 創設游戲情境。通過趣味游戲的引入,能夠促使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得到顯著提升,進而激發學生的深度參與欲望,幫助學生在游戲活動中高效獲取相應知識。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愛玩天性,貫徹“玩中學”的教育理念,創設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游戲情境。需注意的是,游戲情境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師避免過于追求外在形式,而忽略數學本質的挖掘。同時,游戲活動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密切關注和管控游戲的發展方向,避免偏離教學目標。例如,學習一年級下冊《認識人民幣》一課時,大部分學生都具備超市購物的生活經驗,教師可組織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顧客、收銀員等角色,模擬超市結算情境。這樣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認知人民幣,充分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趣味,進而建構起數學學習的興趣。
2.4 創設多媒體情境。信息技術對數學教學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在多媒體情境創設過程中,教師綜合利用圖片、音樂等知識呈現方式,可以沖擊到學生的多重感官,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記憶知識。面對小學數學中的圖形、空間等抽象性較強的知識,學生由于缺乏較強的邏輯抽象能力,導致理解掌握難度較大。而通過多媒體情境的創設,則能夠直觀轉化與處理這些知識,促使學生的理解難度得到降低。例如,學習四年級下冊《圖形的運動》一課時,很多學生并不能夠在腦海中生成旋轉的軌跡。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視頻形式將物體旋轉軌跡生動呈現出來,幫助學生直觀認識與理解。
綜上所述,通過教學情境的多元化創設,數學課堂的生動性、直觀性顯著增強,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分析課程重難點,選擇適宜的情境創設策略,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