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貞
(湖南省郴州市第四十完全小學 湖南 郴州 423000)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閱讀能力是最起碼的能力,決定著每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培養的過程中,既要注意引起學生的興趣,又要注意使用多媒體技術,這會有便于開展培養工作。
1.1 能夠提升審題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時常發現許多學生在審題中存在問題,導致書寫的答案錯誤,這就需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數學問題具有較強的理解力,讀懂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內涵,這就能夠提升審題效率。
1.2 能夠提升學習效率。在數學課程中,不僅有諸多題目等待著學生求解,而且有諸多數學知識等待著學生發掘,如果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會在學習每部分教材內容時,僅憑自主閱讀就能快速了解教學的核心,這會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
2.1 運用圖形法進行教學。顧名思義,圖形法是指有效運用多樣化的圖形,替代書本中的數學問題條件,令學生能夠更為直觀地閱讀題目,理解問題的條件和求解邏輯,這會提升解題效率。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圖形法進行教學,逐步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例如,在教學《表內乘法(一)》一課時,需要每位學生能夠較好地掌握1到5數字的乘法法則,在教學課程內容的時候,可以多用圖形法進行教學。
在講解1到5數字的乘法法則時,在多媒體中可以用多幅事物的圖片演示,如在解釋“1×2=2”時,會顯示兩個黃色小鴨子的圖片,在每張圖片下標有數字“1”,先令學生用加法的方法口算得出數字2,向學生詢問說:“請問同學們,兩個小鴨子是不是完全一樣呢?如果老師擦去加號,在小鴨子的前面添加數字1,這時候應該填寫什么符號,可以保證結果依然等于2呢?”,這會令其明白需要填寫“×”,理解“1×2=2”的乘法法則;在解釋“2×5=10”時,會顯示火柴棍的圖片,先出示5根火柴棍,要求學生數一數,得出數量為5,再出示5根火柴棍,與之前的火柴棍分層放置,使之前后對其,此時會提問說:“請問同學們,這兩排火柴棍是不是一樣整齊呢?如果老師想用乘法計算,應該用什么數字呢?”,這會令其明白需要使用數字“2”,理解“2×5=10”的乘法法則。
在計算例題的時候,教師會在多媒體上演示帶有圖片的題目,如“兔子媽媽準備給小兔子買蘿卜,如果保證每天會買4根,連續一星期可以買多少根呢?”,在題目中,會顯示兔子媽媽和若干胡蘿卜的圖片,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所示,運用1到5的乘法法則,計算最終的答案。另外,可以利用多媒體圖片組織游戲活動,如“看圖猜數字”的游戲,會在多媒體中顯示多幅與乘法法則相關的圖片,要求每名學生觀察圖片中的事物關系,填寫列出的算式的殘缺部分,如“4×__=8”、“1×5=___”,并且在游戲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激勵搶答的機制,令每位學生積極搶答,如果猜測正確會獲得糖果的實際獎勵,這會鍛煉學生的讀題技巧。
2.2 運用生活化方法進行教學。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數字都會通過實物的形式呈現出來,如人民幣、商品,這就意味著生活和數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生活化方法,帶領學生進入生活情境,這會加強對數學教學內容的閱讀理解。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初步認識》一課時,需要學生能夠認識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小數,了解小數的應用情況,依據該要求,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逐步地教學課程內容。如在多媒體中會展示某個大型商場的圖片,包含有諸多類型的商品,每件商品的底部會標有相應的價格,如薯片6.5元、醬油10.5元、雞肉28.3元/斤,依據這些圖片,可以指定某些學生念讀圖片中的商品名稱和價格,這會令其認識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如在課堂中會進行實踐活動,會提出諸多練習題,要求學生遵照生活中的邏輯進行求解,如“臨近年末,飛翔超市開始做促銷活動,小X的媽媽到商場購物,買了一堆雞蛋、一個鐵鍋、一個電飯煲、一袋面粉,在結賬時,機器顯示雞蛋56.8元,鐵鍋456.2元,電飯煲198.3元,面粉75.5元,請問小X媽媽需要支付多少錢?”,從題目內容來看,需要學生立刻聯想到購物問題,遵照商品價格疊加的邏輯,將題目中的各個小數彼此相加,得出“56.8+456.2+198.3+75.5”的算式,最終求出“786.8”的答案。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中,閱讀能力是所有小學生必備的技能,對課堂學習具有重要意義,這就需要合理運用有效的措施,逐步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令其能夠較為容易地讀懂數學題目,理解課堂教學內容,從而能夠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