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璐
(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第一中學 山東 濰坊 261100)
錯題指的是學生在復習、考試等學習環節中無法準確解答的題目。錯題出現的本質是學生自身知識水平、解題思維等方面存在問題。所以,高中階段生物課程的老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意識到幫助學生分析錯題原因的重要性,找到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問題,開展對應的教學,優化整體教學,提高學生答題的準確率,推動學生自身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完善,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生物素養。
1.1 審題不清。一些學生在審題的過程中,過于追求做題快以及做題多,不仔細審題,還不了解題目的含義便開始做題,或者是沒有了解題目的細節后,就根據做過的一些相似題目進行解答,進而導致做錯,這種題目出錯主要是因為學生粗心,沒有形成良好的審題習慣。
1.2 相關生物概念理解不準確。很多學生無法清晰的區分一些相似、相近的生物概念,導致學生在分析生物題目以及答題的過程中,無法正確使用對應的生物理論知識,最終使題目出現錯誤。
1.3 生物解題思路不夠完善,未形成生物科學思維。高中階段生物課程中包含各個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存在較強的邏輯性,學生若是想要熟練掌握這些知識,那么就需要準確分辨各種知識。但是學生在分析生物題的過程中,經常會因為自身邏輯混亂導致題目做錯。很多時候雖然學生找到題目的關鍵內容,也了解題目需要考查的知識范圍,但是在分析的過程中,因為自身的解題思路出現問題,最終也無法做對題目[1]。
2.1 培養學生正確的審題習慣。解題問題的首先步驟就是審題,在開始做題前,需要閱讀題干,理解題意,關鍵的語句和詞語在題干中圈畫出。新課標下的生物高考更加注重學生對圖表和文字信息的分析提取能力,所以,當學生拿到一道生物題后,需要先找到圖表以及文字之間的關系和題意,然后全面分析題目,找到題干中的已知問題以及未知問題,最后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以及解題經驗進行解答[2]。
例如,在針對“在生命系統中的各個層次中,能完善地表現出各種生命活動的最微小的層次是什么”。在遇到這種題目時,老師可以先讓學生熟讀題目,然后,對學生進行提問:“題目中的關鍵詞都有哪些?”一些學生認為生命系統是關鍵詞,一些學生認為最微小的層次是關鍵詞。當學生回答結束后,老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你們的答案都正確,但是同時也都錯誤。”很多學生會十分好奇為什么老師會怎么說。針對學生的好奇心,老師可以對學生說:“你們的答案都沒有問題,但是卻不夠完善,出現這樣錯誤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你們沒有正確審題。”通過這種方式開展教學能夠讓學生明白審題的重要性,使學生在后續的學習以及做題中端正自身的態度,全面認真的分析問題以及研究問題,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2.2 幫助學生鞏固生物理論概念。在針對學生做錯的題目進行分析時,老師可以找到一些學生容易弄混的概念,在學習的過程中,針對這些概念進行重點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概念之間的不同之處,這樣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自身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防止學生下次繼續犯相同的錯誤。將學生做錯的題目當做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整理自己做錯的題目并記錄下來,針對學生的做錯原因開展全面的分析,找到相同的原因,為后續開展教學提供參考。
例如,在學習細胞質基質、線粒體基質、葉綠體基質等相關知識時,學生經常會將兩三者能夠產生的物質弄混。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詳細詳細為學生講解三者可以產生的物質,前兩者可以產生ATP以及還原氫,后者是ATP水解成ADP以及Pi,加深學生對該知識點的印象。通過為學生詳細講解一些容易弄混的概念,可以起到幫助學生鞏固知識的目的,還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經常弄混的知識,提高學生做題的準確率。
2.3 幫助學生養成科學思維。生物這門課程學習中,涉及到很多實驗。在針對實驗開展教學時,很多老師因為時間、場地等因素的限制,經常不會組織學生開展實驗,而是運用老師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在遇到任何問題時一味的依賴老師,不愿意自己思考問題,嚴重影響學生自身創新思維能力的養成。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能力[3]。
錯題是一種良好的教學資源,利用好會有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彌補各種漏洞,強化自身的知識水平。高中生物老師在開展教學時,要重視學生的錯題,幫助學生分析做錯的原因,針對成因采取各種解決措施,提高高中生物課程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生物素養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