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動員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二中學 山東 東營 257086)
歷史學科在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對于初中生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完善教學理念,以便培養學生的素質,以此來提高分析能力以及判斷能力,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吸取經驗與知識,以便培養歷史素養。
在進行主題教學時,應在研究教材的基礎上,將學習目標作為前提,將碎片的知識點連成線,并將主題作為線索,構建成知識網。比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時,教師應將“毀滅”作為主題,并搜集閱讀材料,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促使其對圓明園發揮想象以及思考[1]。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歷史的魅力,使其感受圓明園毀滅所帶來的震撼。主題教學適用于更多授課內容,能夠幫助其培養歷史文化素質。
1.1 整理學習內容。在初中階段,主要是依靠教材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將教材知識與不同學科、文本內容以及社會生活進行整合,以便形成系統化、結構化教學。教師應以教材為主整合問題,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以及認知。
1.2 拓展歷史史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初中生學習情況,以及歷史學科的特點來拓展知識,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如在“教材研讀”欄目中會介紹大量的知識,教師應引導學生研讀,思考以此來提高初中生對知識的了解,以此來提高歷史文化素養。在拓展史料時,學生應尊重歷史,應通過多方途徑進行考察,從而確保史料的真實性。在初中階段,教師可培養學生的時間理念,通過時間將事件結合起來,形成知識鏈,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促使其更快的進入學習狀態,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符合現如今的教育水平,然而主題教學正好能夠彌補這一缺陷,因此,教師應在課程的基礎上創設綜合課程,并站在學科的角度上發散思維,創設主題課程。在課堂授課時,教師應運用材料創設主題情境,為提出問題做鋪墊。隨著歷史教材的不斷改版,導致教材中的重點內容論述簡單,缺乏史料說明。這對于初中生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概括能力有著重要影響[2]。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情境教學,利用材料將場景再現,這樣能夠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使其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同時,材料的運用能夠讓初中生直觀的感受到事件發生的經過,使其了解人物的心態,并讓其與歷史知識產生共鳴。
以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中國歷史第四單元第12課《民族大團結》一課為例,教師應以“民族發展”作為課程主題,并在課堂上播放《愛我中華》歌曲,以此來調動學生的課堂情緒,激發其學習興趣。并通過多媒體展示具有民間特色的服裝秀進行課堂導入。并提出“中國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的問題,以此來促進其思維,使其在思考的過程中提高發現、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真正了解到新中國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并為接下來“香港與澳門的回歸”、“海峽兩岸的交往”的學習奠定基礎。
傳統的授課方式就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這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容易形成厭倦的心理。教師經常以“我說你學”的方式進行教學,這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阻礙了學生的發展。然而主題教學能夠完善授課過程中的不足。因此,教師應以主題教學為依據,合理科學的設置教學目標。教師應熟悉教材內容,將書中的重點難點整理起來,并將核心素養滲透到教學中,這樣能夠推動初中課堂的發展以及改變學習方式。比如在學習春秋時期知識時,教師可以用歷史典故,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其積極性,將其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從而活躍課堂氛圍。教師應將“春秋時期”這一時間點作為主題線索,并以此為基礎擴充內容,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在通過“一鳴驚人”的故事,幫助初中生了解該時期的背景,并從旁引導初中生分析材料、總結知識,使其了解周王室的秘密,并提出問題來促進初中生思考。在同學們解答后,教師可進行總結歸納,并提出同學們的不足,以便其進行改正,從而體會歷史的魅力。在授課中,教師應運用積極簡明的語言來調動初中生思維,以此來滿足其心理需求,從而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因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具有叛逆心理,如若教師一味的要求其做不喜歡的事情,會導致其產生逆反心理,從而增加師生之間的距離感。因此,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將課堂主導權交到學生手里,促使其發揮主動性。應關注其的一舉一動,了解其想法,發現其閃光點,多與其溝通交流,以便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幫助其和諧相處,形成課上師生課下朋友的關系。師生之間的友好相處能夠為接下來的教學提供便利。
主題教學是一種新興的授課模式,具備多維的、形式多樣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吸收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以便養成歷史文化素養。同時在初中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吸取前人的經驗教訓,這能夠為初中生提供新的見解。同時在學習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其歷史素養,幫助其在學習的路上越走越遠,以此來拓寬其視野,加深對知識的認知[3]。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多運用歷史教訓。比如在教授九一八事變時,教師可播放《松花江上》背景音樂來集中學生注意,從而進行課堂導入。并以“九月十八日”這一時間段當成主題,通過時間點來制作思維導圖,幫助同學們梳理知識,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在將班級成員分成小組形式,根據地圖冊進行分析,使其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情感價值觀念。然后教師在以教材為依據,向同學們灌輸九一八事件對于中國的影響,使其在教師的引導分析歷史材料,從而養成正確的價值觀。
總而言之,應根據教材內容構建開放型課堂,創新主題情境設置疑難問題,圍繞重點內容完善教學體系,以及吸取歷史經驗養成正確的價值觀來完善授課,這對于培養初中生的文化素質有著重要影響,能夠促進學生成長,促使其養成良好歷史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