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琴
(廣東省廣州市華僑外國語學校 廣東 廣州 510000)
作為一門語言類科目,聽說讀寫是英語的核心,從核心出發(fā),英語延伸出了聽力、交流、閱讀和寫作四大部分。其中,閱讀不僅能培養(yǎng)學生英語語感,還能促進詞匯積累,提高寫作水平,閱讀能力也是英語學習者其他語言能力發(fā)展基礎。
1.1 注重死板的記憶。無論是從課本出發(fā),還是從考試分數(shù)占比來看,閱讀無疑是英語學科的核心部分,在這一部分學習中,學生能輕易、大量、快速的接觸英語的詞匯、語法、文化、表達和句型等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英語、學習英語、積累英語。但同樣正是因為閱讀具有極強的可學習性,導致許多教師在開展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重死板記憶的問題,強制性要求學生去記住閱讀中的要點和核心內(nèi)容。[2]這種教學方式雖然能使學生達到一定的學習積累,但如果教師的引導過程過于死板和枯燥,必然會引發(fā)學生的抵觸心理,產(chǎn)生英語只需死記硬背的錯誤消極認知。
1.2 注重淺顯的思考。對于初中階段學生而言,閱讀的難度相對較大,學生需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邏輯思維、文化底蘊和語感,從而更容易達到深層次的理解。但從現(xiàn)階段來看,許多教師在開展閱讀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學生的差異和深層理解,往往都是用簡單的問題一筆帶過閱讀,導致學生并沒有實際的思考和收獲。
1.3 注重局限的學習。知識的學習離不開理解、掌握和運用,尤其是像閱讀這種知識涵蓋廣、拓展性能強、消化理解快的部分,高質量高效率地開展能持續(xù)引導學生進步發(fā)展。但從現(xiàn)階段來看,許多教師的閱讀開展相對局限,往往集中于翻譯、講解、提問層面上,課堂極度缺乏學生知識運用平臺,導致學生看似理解掌握了閱讀知識,但在實際運用中漏洞百出,難以使知識得到真正的沉淀內(nèi)化。[3]
2.1 利用思維導圖提取閱讀關鍵。思維導圖非常適用于閱讀部分的教學開展,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作用于課堂的不同時間段和環(huán)節(jié)中,創(chuàng)造出高效的學習模式。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版九年級下冊Unit 5《sport》為例,在思維導圖閱讀方式下,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去提取閱讀關鍵,章節(jié)的閱讀圍繞滑雪展開,行文的順序以時間為主。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閱讀文章中尋找與時間或順序相關聯(lián)的詞,包括last year、at last、then、the next day……按順序將這些詞進行連線,再在每個詞下從文章中提取能精煉概括作者干了些什么的句子,最后將這些內(nèi)容進行整合,巧妙借助思維導圖簡化文章內(nèi)容。在課堂的最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jù)思維導圖去重組文章,完成閱讀的加深和回顧。
2.2 利用角色扮演促進學生理解。角色扮演為閱讀教學提供了良好的著陸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差異去分配不同的角色,使學生能最大化進步發(fā)展。同時,角色扮演是一個集體團隊活動,相比于教師簡單乏味的口頭講解,角色扮演更能吸引學生,使學生在有效的氛圍中快速進入角色、進入狀態(tài)。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版九年級上冊Unit 4《Problems and advice》為例,閱讀文章以問題為核心,因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兩組,成績一般或較差的學生為提問組,成績較好的學生為回答組。提問組可以自主學習閱讀中的內(nèi)容,利用對話的形式提問回答組,回答組則需要根據(jù)問題去進行回答。同時,提問組可以脫離課本,自主商討出區(qū)別于課本中的問題,將其提問給回答組,回答組再根據(jù)問題內(nèi)容整理答案,進行回答。
2.3 利用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情境能幫助學生搭建知識運用的平臺,使學生不再無話可說、無處運用。以上海教育出版社牛津版九年級下冊Unit 2《Culture shock》為例,章節(jié)閱讀內(nèi)容圍繞Brad的交換生生活展開,但大部分學生是沒有交換生生活,很難達到閱讀的共鳴和知識的運用。因此,教師可以轉換情境,為學生搭建生活情境,雖然大部分學生沒有交換生生活,但卻有旅游的經(jīng)驗,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進各自的旅游情境中,談談在旅游地與當?shù)氐牟町悾ㄉ铒嬍场夂颉⒎b、建筑……借助良好的情境激發(fā)學生表達和運用的積極性。
在中考的導向下,教師必須解決現(xiàn)存的教學問題,最大程度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優(yōu)勢和價值,使學生在創(chuàng)新教學中穩(wěn)定進步、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