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璇
(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養正中心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61)
小學教育是學生教育的啟蒙階段,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該本著立德育人的觀念,著重培養小學生在核心素養下的全面發展[1]。同時,在小學數學課堂中,雖然課堂內容相對于較為簡單,但是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邏輯思維發展還未成熟,對于他們相對比還是比較難理解的。微課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消除了傳統教學中枯燥乏味、教學手法單一的問題,豐富了小學數學教學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利于適應學生的邏輯思維,進而有利于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成效。
課前導學環節是每一堂課程的必要環節,但是在傳統的課前導學環節中,一味的教師布置了課前任務提出問題供學生思考,形式較為單一,時間久了難免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本著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教師應該將課堂歸還于學生,讓學生做課堂的主導者,教師作為引領者[2]。為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將微課加入到課前導學環節中,以此來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索和思考,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拓展學生的課外知識面,進而提升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數學課本中《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先提出問題,如,“同學們,在咱們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見的幾何圖形有哪些呢?誰能列舉出一些呢?”引出今天課堂中講解的內容,此時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對圖形的認識自由發揮,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該環節結束后,教師可以針對學生們發表的觀點,結合自己提前制作好的微課視頻,“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段小視頻,帶著同學們之前的認識通過視頻再重新認識一下”,教師可以在制作的微課視頻中多加入一些貼近實際生活的物體,以及采用動漫的形式來表達要講解的圖形。通過觀看完微課視頻以后,可以在邀請學生表達自己看完視頻后對圖形的認識。教師在課前導學部分中,在微課中添加貼近生活實際的內容,更加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和加深記憶。同時,教師提出問題后供學生帶著問題觀看微視頻的方法,有利于鍛煉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同時,富有漫畫形式的微課視頻,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激發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提升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師利用微課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手段落實在數學課堂中[3]。教師可以借助教學內容進行分層,學生也可以結合自己學習水平,選擇所對應的板塊學習。在進行數學內容分層配置的過程中,可以提升每一位學生的數學素養,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邏輯思維,優化學生的數學素養,還可以實現分層教學與微課教學的有機融合和立德育人、因材施教教學觀念的培育。
例如,在學習《時、分、秒》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前給學生布置有關于年、月、日的任務,讓學生觀察在實際生活中,什么是與年月日有關的,他們還有沒有與之相近的呢。在本節課的導學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回答問題,講一講自己在生活中發現哪一些是與年月日相關,哪些是和他們有著相同的特點。比如:有的同學說,通過觀察日常生活,發現我們所食用東西的袋子上都有保質期,分別都是年月日,還有的同學通過觀察家里的鐘表發現,其中的時間單位“時分秒”和年歷卡上的“年月日”有著大同小異的關系。學生在通過日常生活中,將兩個對象進行對比,在學生的內心里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現象與本質、對立與統一的思想觀念,并且通過貼合實際的生活觀察,也更加直觀的培育了學生在生活中善于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植入珍惜時間的意識。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給學生的學習打來了有利條件。對此,應該成分抓好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優勢。例如,在平時教學課程中,對于學習的幾何圖形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家長陪同下利用周末生活中收集一些資料或者照片,教師對于班級內的同學,建立群組織,可以將自己平時日常生活觀察到有關于幾何圖形的物體,整理綜合在一起,供群內同學一起學習和認識。同時對此,還可以表達一些自己個人的觀點和看法,或者對于幾何圖形的認識觀點。對此,教師可以及時對一些認識出現錯誤的同學加以及時修正。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平時的日常生活的留意觀察,還可以增進學習學習幾何圖形的學習興趣,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幾何圖形,認識幾何圖形,直觀了解幾何圖形,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本著立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有效運用微課教學手段優化小學數學教育,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并且與傳統教學相對比,微課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并且教學效果顯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產生了重大的教學意義。而且,“微課”同樣也代表著“微時代”的來臨,在現代教育下,應該不斷的創新教育,積極有效的運用信息化技術來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整合教學方式、拓展學生知識面,本著學生為課堂中的主導者,教師為引領者,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地位,有效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和優化數學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