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軍
(四川省崇州市懷遠百麗中學 四川 崇州 611237)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生活即教育”,在生活中蘊藏著很多的知識。隨著教育標準改革的實施,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正在使用的物理課本在內容的編排上很有創意,增加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學生們可以通過親眼觀察來學習物理,讓學生充分的體會物理是來源于生活的,生活離不開物理。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新觀念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
1.1 強化學生的主體性。在生本理念下,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推行,學校對于以學生為主體變得越來越重視,老師在教學中也更加注重對于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通過挖掘豐富的生活資源可以讓學生主動的去探索物理知識,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1.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是來源于生活的,在初中物理的課堂中融入生活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的學習物理的難度,便于學生可以將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知識進行融合[2]。這樣一來,既加深了學生對于課堂上物理知識的了解,又使學生對于生活中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將生活化的資源融入物理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們對于學習物理的興趣,使物理學習不再那么的困難。
2.1 教學內容,回歸生活。生活是與物理息息相關的,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知識都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予以說明,甚至有的還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解決。像是在學習八年級下冊“摩擦力”這一節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舉生活中我們常見的例子。比如“剎車”,不論是對于自行車還是汽車來說,在剎車的時候都是與摩擦力有關的,摩擦力越大,阻力才會越好,剎車性能也才好。或者對于鞋底來說,它也是與摩擦力有關的。我們的鞋底會設計成不同的花紋,它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并不是為了美觀,而是為了防滑。通過這種不同花紋的設計,可以加大鞋底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從而使得我們在走路時不會滑倒。除了摩擦力以外,“慣性”與我們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的。比如人在跑步的時候身體各個部位都以一定的速度向前運動,當腳碰到障礙物時,身體下部停止運動,但由于慣性,其身體上部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而腳已停止運動,因此,身體會前摔倒。總的來說,現實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運用物理知識來解答,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將教學的內容回歸到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來,讓學生們可以增加對于物理知識的好奇和興趣,提高物理課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2.2 教學方式,循循善誘。物理學科中的概念和原理,就好像是由一顆一顆的珍珠串聯起來的。物理概念就好像是物理的基石,只有弄懂概念,才能使物理的學習不再那么困難。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中,老師要從生活化的視角來循循善誘,引導學生可以對于物理的概念和原理進行理解和掌握。像是在學習“壓強”的知識的時候,老師就可以讓學生來回答“為什么瓶口朝下水就可以滴下來,而瓶口朝上卻不行?”在學生們經過思考和討論之后,老師可以給學生們來講述一下生活中遇到的壓強的地方。像是在輸液的時候,隨著液體的下滴,液體高度產生的壓強與液面上氣體壓強之和減小到大氣壓強之下時,空氣就會進入瓶內,因此在整個輸液過程中,瓶口處的壓強始終等于大氣壓強,這樣藥液便勻速下滴。再或者對于在使用鋼筆時,運用鋼筆吸墨水的原理是因為當把自來水筆上的彈簧片按下時排出了橡皮管內的一部分空氣,使得松開彈簧片時橡皮管內的氣體壓強小于管外墨水面上的大氣壓強,在管內外氣體壓力差的作用下,墨水被“吸進”自來水筆的管內。由于物理的知識蘊含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很多觀點已經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生根發芽。因此老師在講解物理知識時,要幫助學生理清知識概念,樹立正確的認知,為提升物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做出貢獻。
2.3 習題訓練,激起認同。習題練習是物理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可以幫助學生對于知識進行復習,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一個較為完整的物理體系。因此,為了使初中的物理教學更加的生活化,老師在布置作業時也要利用實際生活中的一些現行或者熱點的問題,來鍛煉學生的觀察以及動手的能力。除此之外,這種模式還可以激起學生的認同感,提高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要更加偏向專業化和多樣化。物理作為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學科之一,在教學中要本著學以致用的目的。寓教于生活實踐,以學生為本,既體現了學校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體現了學校緊跟時代的教育策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