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哲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興寧區第一初級中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1.1 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強化學生民族自豪感。很多學生對西方美術知識興趣較為濃厚,他們喜歡研究這些內容,卻忽視了對我國傳統傳統文化作品的研究和學習,這會導致學生文化視野狹窄,影響學生整體的美術學習。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促使學生眼界更加寬擴,還能夠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美術元素的認知,增加理解并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很多傳統美術作品引領時代,能夠彰顯民族精神。這些美術元素都是學生最寶貴的學習資源。
1.2 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念,批判繼承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初中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融入廣西壯族傳統文化內容,提高學生審美觀念,幫助學生能夠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和繼承,提高學生判斷能力和審美能力。初中生的價值觀念還尚未成熟,是培養學生價值觀念的重要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最佳時間,教師要利用傳統文化元素,培養學生各項能力,端正學生審美態度,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初中在深入了解本土(廣西壯族)傳統文化后,才能更好的發揚和繼承,提高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2.1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傳統文化。事實上,教材是各科課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資料,根據國家課程標準編寫,教材并不完全統一,部分學校還會自主開發校本課程,教材內容和模式變得多元化。教材能夠輔助教師教學,明確學生學習思路,有著較強的指導作用和參考作用,美術教材也是這樣。利用好廣西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元素,在美術教材中滲透相關傳統文化,進行體系化、學科化的構建。在平時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挖掘教材中重要知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認真備課,教師自身要對傳統文化知識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
比如在學習《實用與美觀的設計藝術》這一課時,引導學生欣賞工藝美術作品,了解工藝美術作品的背景和造型設計,能夠從實用和美觀角度對工藝美術進行評價。
2.2 增加美術實踐活動。美術一門藝術課程,其實美術創作的靈感都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是藝術,兩者是互相促進的作用。教師要組織學生通過實踐活動,鍛煉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創新精神,能夠用美麗的眼睛發現藝術,并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進入藝術世界。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外進行寫生,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去當地博物館和展覽館,用心觀察,回來進行創作,去有特點的地方,就生活,并記錄節日活動,這些都能夠提高學生文化視野。
2.3 引入廣西壯族傳統文化元素。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想象能力是重要的教學內容,教師要注重傳統文化的教育,從傳統文化當中的挖掘美術素材,以此鍛煉學生想象能力。在學習美術時,構建個性化美術認知。傳統文化中有多種多樣的美術資源,通過學習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美術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想象能力。將廣西壯族傳統文化滲透到美術作品中,設計和創作出傳統和現代化結合的藝術表現模式,創新美術學習模式,開拓學生創作思維。所以,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傳統文化之中所隱藏的美術資源,比如云南拉祜族挎包,拉祜族崇尚黑色,服飾、工藝品多一黑色為主調,深沉而鮮明,視覺沖擊力強。將傳統文化和美術學習有效銜接,比如傳統手工藝繡球制作工藝、織錦技藝、傳統服飾制作工藝以及傳統美術的制作工藝等,豐富學生學習資源,提高學生鑒賞能力。
綜上所述,素質教育是新課改所提倡的教育,要想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學校和教師都需要加強初中美術教學的地位,將美術教學和傳統文化進行有效滲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平臺。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過于重視繪畫技巧的講解,而忽視了美術元素中蘊藏的傳統文化價值,錯失了美術德育教學機會。總之,初中美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自身要提高傳統文化的意識,并在美術教學中積極應用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推動傳統文化在初中美術教學的發展,幫助初中生更深入理解和學習美術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