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君軻
(江蘇省徐州市新沂市阿湖鎮黑埠中心小學 江蘇 徐州 221400)
小學音樂教學對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藝術細胞起到了重大作用。如果音樂老師能在教學中有效地將信息技術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與老師的角色互換,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勇于發言。讓其想象力、思維力、創造力得到提升,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因此老師應該不斷改革創新教育模式,讓信息技術與音樂密不可分,以此來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果,達到雙贏的局面。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會出現備課不夠細致,學生不重視該學科的誤區。而小學音樂課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是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思維力的課程。在以往的教學課堂,老師占據主導地位,沒有將信息技術與音樂相結合,導致出現教學內容枯燥乏味,學生上課開小差,無法真正融入到課堂中的情況。而老師與學生之間互動少,學生只能從課堂上了解一部分的音樂知識,根本無法結合時代背景、民族文化與音樂相融合,從而降低學習音樂的熱情,老師的教學質量也有待提高。
2.1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習興趣。音樂相對于其他學科顯得更加靈活,更加容易培養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是老師也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去學習感受音樂,否則音樂課本對于小學生而言就只是一堆枯燥無用的符號,無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感受到學習音樂的樂趣,并且會出現沉默寡言的現象。[1]所以將信息技術引入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音樂發展史的電影,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真正的了解音樂。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本中學到的《快樂的牧羊人》,這是一首曲風歡快、活潑的蒙古族民歌。如果在課堂上,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關于蒙古生活與音樂的題材電影,學生能夠更加深刻的了解到音樂的意義。
2.2 利用信息技術,改善教學模式。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信息技術已經漸漸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學習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也在逐漸完善與創新。在以往的音樂課堂教學中,老師只是單純的向學生傳授音樂理論知識,內容卻過于深奧,而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并不能全面了解。[2]在課堂中,也就常常會出現“一言堂”的現象,學生沉默寡言,對音樂的熱情逐漸降低。結合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將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相結合,比如采用多媒體教學將晦澀難懂的音樂節拍制作成PPT、小視頻等豐富生動地漫畫或影像,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以此來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音樂的內涵,從而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音樂藝術細胞。因此信息技術與小學音樂課堂相融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本中學到的《乒乓變奏曲》,音樂主體間接,曲風活潑歡快,內包含五個變奏,老師可以結合小視頻先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音樂運動風格,讓學生自己體會打乒乓球使得快樂申請和熟練的球技。這樣通過“聽、唱、看”了解變奏曲的創作方式方法,進行自主創作。
2.3 利用信息技術,提高綜合素質。小學作為整個學生時期最基礎的階段,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產生只要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錯誤思想。認為音樂是無關緊要的,這種想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事實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音樂是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重要調和劑。[3]它不僅能帶領我們進入不一樣的世界,還能培養我們的內在涵養、開拓眼界,培養我們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提高其綜合素質。
例如,在小學二年級音樂課本中學到的《我的家在日喀則》,這是一首藏族民歌,唱出了對家鄉的熱愛,歌曲中的曲調屬于藏族踢踏舞曲。老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網絡平臺,讓學生了解關于藏族的民族風情以及文化習慣,讓學生能更好的將文化背景與音樂相融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豐富他們的音樂感受。還使其了解到了民族團結,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的美好情感。
結合以上情況,教育工作者要全面了解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更加全面的認識到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提升小學音樂教學的質量與效果。老師可以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傳統教育理念,與新的教育模式相結合,從而激發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培養其音樂細胞與思維能力,讓小學生對音樂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