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令斌
(江蘇省徐州市王杰小學 江蘇 徐州 221000)
小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年齡都比較低,心智還在初步發展的重要階段。眾所周知,音樂具有一定的陶冶人類情操的作用,良好的音樂能夠培養人們堅韌的品格,所以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將思政的內容結合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思政教學既可以提高小學音樂教育的本質,也可以讓他們在小學階段就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音樂的教學,滲透思政教育并提高學生們綜合素養。
由于小學生生性好動又活潑,在課程中注意力很難集中,教師可以在音樂的教學中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可以結合音樂作品中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動”中思考,在“做”中感受,用有趣的游戲或者活動推動思政教育的內容,在更加良好的音樂情景之中體會音樂所蘊含的情感,感受國家政治的力量,從而不僅傳播了我國的思政內容,也同時提高了學生道德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培養力度,培養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地成才。
例如,在學習《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同學們穿上不同的服裝,分別代表敵人,二小,村民等等。然后根據故事里的場景進行一定的表演,二小將敵人帶到離村子遠的地方,保護了村民,最后犧牲。這樣的場景也許不會讓小朋友們真正明白那樣絕望孤注一擲的情感,但會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堂所表現的情景之中,這樣課堂里所講述的內容都會讓學生印象深刻。就像《歌唱二小放牛郎》代表的情感之一就是人民從小就有的對祖國的熱愛,國家有難,匹夫有責的情感,不僅僅意味著我們是一個大家庭,帶給小學生帶來國家需要共同維護努力的思想觀念,而且會讓小學生有更加豐富的國家統一感和認同感,養成良好的意識。[1]
眾所周知,目前的小學教育,都會在課堂上滲透一定程度的思政教育,教師在教育期間也應該具備一定的思政認知。基于教材上的內容,將音樂元素和思政知識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雙倍的體驗和知識。教師可以將課堂作為思政教育的滲透基地,深入挖掘其中音樂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將知識面擴列,并展開詳細講解,保證課堂教學有目的性地滲透思政教育內容,突出教學的側重點。
例如,課本中的《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主要給同學們展現了人民對于祖國的熱愛,對于祖國人們飽含著最真摯熱切的感情,從而引出為什么人們會如此熱愛自己的國家,是因為我國以人民為本的根本理念,在此,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融入一定程度上的自身理解,彰顯其中深刻的哲理。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我國以人為本的基本理念入手,引導同學們自主表達我國基本理念的體現,然后對同學們的理論進行詳細的講解,并總結同學們的想法和觀點,最后可以再擴列一些有關理念產生的背景知識等等。要豐富講解時的情感,使學生處于真實的情感之中,感受音樂中的形象,體會國家的偉大。
在小學的課程教育中,音樂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內容,在其中擴展思政教育的內容不僅會陶冶小學生的情操,同時提升了小學生的思想素質并升華了自身的品質品格,更使他們在小小年紀就已經對國家的思想政治達到了一定的理解,沉淀了自身的氣質。此外,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覷,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學中滲透一定的思政教育內容會促進學生對思政的好奇,同時推動學生對于思政的了解,更加貼近生活實際也會使學生產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思政的根本實質。
例如,在日常的課程學習中,我們可以在課堂上簡單地進行一些合唱的活動。在合唱的活動中會存在選擇曲目的步驟,在選擇曲目的過程中可以從《國歌》或者帶有思政元素的歌曲中進行選擇,并對每一首歌曲都進行一定的敘述解說,讓學生對歌曲的創作背景、情感表達等有更深切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對歌曲進行選擇,然后對選擇的歌曲進行分段落學習。教師再帶領學生分別討論每一部分的內容和含義,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我國思政內容的認識,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唱出歌曲里面蘊含的情感。這個環節潛移默化地就進行了思政元素的攝入,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國家,更好地理解我們國家的思想政治。[2]同時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團隊意識的培養,這也是我國的重要精神之一。
小學的音樂教育不僅會為小學生的成長提供一定堅實的基礎,而且會使學生美好的品質得到更好的升華,也讓小學生對我國的思政教育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對思政知識和音樂知識的了解。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不僅要增加國家思政教育內容的音樂魅力,引導學生主動地對國家思政教育內容產生興趣,也要引導小學生更加熱愛音樂,有效地促進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