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青
(福建省晉江市東石鎮第二中心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71)
節奏是音樂中的主要元素,是連接旋律,歌詞的紐帶,并且創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是通過節奏來表達出來的。節奏教學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節奏教學是兒童音樂教學的初始階段,音樂教育家把節奏教學放在了音樂教育的首位。小學階段的學生處于建立三觀的關鍵年齡階段,學習也是在初始階段,節奏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階段,所以在小學音樂中開展節奏感教學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音樂教學的特點。小學生心理尚未發育成熟,對于事物的認知處于較淺階段,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潑,想象力比較豐富,小學音樂的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為小學生將來的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通過節奏感教學可以提升小學的小學生的樂感,讓學生對音樂進行判斷,體會音樂所包含的情感元素。
在音樂教學中,學生對于音樂音樂節奏的把握,是感知技能的體現,節奏高的把握還會受到領悟力的影,小學階段是引導學生學習音樂知識,培養節奏感重要階段。
2.1 運用肢體語言培養學生的節奏感。除了文字語言之外,肢體語言也是表達人們思想,傳遞情感的重要方式。對于培養節奏感來說,肢體語言具有獨特的表達作用。利用肢體語言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有利于學生對音樂節奏的記憶,從而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樂的節奏感。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用肢體語言這個特殊的表達方式,進行音樂節奏感的教學,從而實現培養學生節奏感的培養。早在19世紀初期,瑞典音樂學家就提出了‘體態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將節奏感和肢體動作相結合,讓學生在身體律動中,感受音樂中的節奏感,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和節奏感,并且可以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有著明顯的效果,學生在感受音樂的節奏感的同時,學生的肢體也得到了活動,還起到了代替樂器的作用。例如學習《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這首兒歌的節奏感很好教師可以將拍手、跺腳、打響指、拍桌子等動作加入到歌曲中,在唱到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跳啊、跳啊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跟著跳一跳,這樣既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為培養學生的節奏感,提供了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有利于學生更好的感受音樂中節奏感。
2.2 借助打擊樂器,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在音樂教學中,打擊樂是培養學生的節奏感的工具,結合音樂節拍,準確的打擊樂器,使樂器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激發學生的興趣,打擊樂可以更好的將節奏感表現出來,其次是不同的打擊樂的音色也不同。小學生年對音樂的認知比較單一,音樂水平有限。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針對比較簡單的曲子可以讓學生,才用不同的打擊樂器,對歌曲進行演奏。例如在學習小學一年級下冊中《你說它是啥東西》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雙響筒、鈴鼓進行演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節奏感的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默契度。
2.3 通過表演藝術情境,讓學生們可以感受節奏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教學進度,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和音樂相關的生活場景,融入到音樂教學中,利用生活化場景和音樂化的節奏,一起譜寫一個完美的音樂課堂。例如在學寫《山村來了售貨員》,可以讓學生跟著伴奏,表演一下自己眼中,售貨員買東西的情境,一方面可以讓學生體驗到售貨員買東西的情境;另一方面將音樂律動融入到韻律中,激發學生對生活情境的認知和熱愛。在教授過程中讓一部分學生一邊演唱一邊表演自己看到售貨員的樣子。這樣表演化的音樂教學讓學生能和著音樂節奏進行和諧的表演,從而展示出音樂中生活化的場景,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效率,節奏感的訓練,不是單調的拿出來進行訓練,而是和著音樂,講音樂的節奏和自身的節奏相互融合起來,但大家都進入節奏之后,音樂的節拍感會越來越強,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加入一些小重唱或者小合唱,與節奏感一起訓練,同時將音樂的魅力充分的展現出來,學生喜歡上音樂。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感的培養很重要,同樣節奏感的培養也是音樂教學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節奏的培養有利于為學生后期的音樂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節奏感的培養。小學音樂教學數音樂啟蒙的第一階段也是培養學生樂感的關鍵時期,在小學階段,訓練學生的節奏感是現代音樂教學的目標,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音樂的節奏感,那么學生就不會意識到音樂的魅力和價值。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同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采取有效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節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