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慧
(江蘇省鹽城市登瀛小學 江蘇 鹽城 224005)
在小學的學習之中,語言表達能力不僅僅是語文的教學任務,也是我們各科的教師需要重視的。數學語言對于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數學語文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全面促進學生發展。對此本文就自身實際工作經驗提出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升策略。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能力還處在發展之中,缺少辨別事物的能力,對于事物的認知往往是片面的。在學生的學習之中,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示范作用。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注重自身的言行,數學語言的使用要有一定的規范,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1]。在備課的過程之中,要注意數學語言的準確性,盡量使用簡明、邏輯性澀的數學語言,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中,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語言素養,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有著非常多的數學語言,其中很多概念都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的,例如正方形、長方形。還有一些是生活中已經習慣的說法,例如減數、被減數,在數學的學習過程當中,教師要準確地進行把握,傳遞給學生正確的名詞,要求學生進行正確的使用。
小學生由于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完善,因此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提升。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完整的回答,要求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盡量深入的思考,將答案完整的表達出來。從小學生低年級開始教師就要提出這樣的要求,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還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2]。例如,在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學習過程當中,很多數學知識都是通過圖片的形式表達出來的,學生只有對圖片用完整的認識才能夠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可以進行提問:樹上原本有幾只小猴子?學生:五只小猴子。教師:又跑來了幾只小猴子?學生:又來了四只小猴子。老師:由此可以提出怎樣的問題?學生:一共有多少只小猴子?教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完整的表述,雖然這種方式相對較為繁瑣,但是對于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今年系學生來說是十分有幫助的,只有學生具備了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完整性才能夠化繁為簡,使語言表達變得更為簡潔。
由于小學生剛剛接觸數學,對于數學還沒有深入的認知,缺少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利用動手操作豐富學生的體驗。例如,在學習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一邊動手操作,一邊進行語言的訓練。教師可以發放給學生帶有星星和月亮圖案的卡片,第一行擺放三張星星的圖片,第二行擺放九張月亮的圖片,將三張星星圖案的卡片看作一份,九張月亮圖案的卡片可以分成這樣的幾份?想一想九當中有幾個三,讓學生一邊進行動手操作,一邊進行敘述,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
低年級的小學生性格活潑,有著強烈的表現欲望。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的運用學生的這一特點,激發學生的表達潛能。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當中,運用數學語言。例如在學習比多少的有關內容的時候,如果單純的依靠理論的講解,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創建喜歡的教學情境。例如在森林中,一只小豬想建造一座房子,邀請其他的小動物前來幫忙,然后展示出相關的圖片引導學生們進行觀察,進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獲得數學學習的成就感。任何學科的學習都是需要一定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只要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能力,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能力提升。
總的來說,數學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的機會,為學生做好示范,運用準確、簡潔、清晰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運用各種方式,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邏輯性、完整性、條理性,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各個學科當中都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