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玉
(安徽省阜陽市潁東區口孜鎮中心小學 安徽 阜陽 236146)
小學數學問題情境的創設研究對現在教學手段來說是非常重要教學策略,也是值得每一位教師要掌握的教學方法。問題是小學生進行數學思考、掌握數學技巧的主要媒介,也是將數學知識予以運用的主要途徑。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學生能夠提高專小學生學習潛能是巨大的,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有效的手段予以提升。數學課程的注度,習得學習重點,掌握學習技巧,不斷磨練自己的數學能力。與此同時,學生的想象力、邏輯思維能力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有基于此,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展開了相關的研究,并且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
教學游戲在小學階段是一種廣為提倡的教學手段,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如果教師設計得當,“游戲”便能為學生的學習服務。上文中提到,數學課程對小學生來講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動腦思考,而且即使付出了努力,也不一定得到正確的答案,這不禁會挫敗小學生的自信心。然而,從另一個的角度看,學生也正是在不斷的學習、解題、受挫過程中實現提升自我的目標的。因此,教師可以創設游戲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通關”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做教學游戲,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指令來撥動鐘表的指針,調出正確的時間。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展開教學,用“鐘表”來進行授課,并且在黑板上畫圖做出闡釋,讓學生學會識讀鐘表上的時間。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臺做演示,根據自己的指令調時間,比一比誰調的最快、最準確,然后對表現良好的同學予以嘉獎。這樣一來,通過創設游戲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在做游戲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綜合以往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小學生的“手”和“腦”往往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當他們動手操作時,大腦也會跟著動起來。小學生的大腦發育正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教師一定要抓住關鍵期。因此,教師一定要多給小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讓他們養成愛動手、勤動腦的好習慣,無論是在以后的生活中,還是學習中,當遇到問題和疑惑時,都能夠主動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總想著依賴別人。教師不妨給學生創設活動問題情境,通過向學生拋出“問題”,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當中,讓他們展開探索。
例如,在教學《圓柱與圓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探究二者的“體積”之間的存在的關系。在學習“圓錐”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了有關“圓柱”的相關內容,而它們之間也存在著許許多多的聯系,教師可以就此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思考。在此之前,教師可以給出學生提示,讓學生按照“圓柱”體積的相關知識來求得“圓錐”的體積。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實驗,通過同底同高的圓柱、圓錐體積量杯做盛水實驗,最終發現二者體積之間存在的聯系。這樣一來,創設活動問題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大背景之下,生活化教學理念已經潛入到中小學的課堂當中,有利于改變應試教育帶來的弊端,給學生提供更多應用知識的手段和途徑,進一步滿足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需要。小學生對生活充滿憧憬與期待,在教學中,與生活有關的元素也更能夠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可以踐行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將數學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熟悉的情境來實現數學學習,與此同時,將所學知識融入到生活當中。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部分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種“購物”的情境,向學生拋出諸如“10元人民幣可以買什么商品?有哪幾種方案?”的問題,讓學生對“加減法”進行鞏固。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呈現出相應的商品以及價格,讓學生進行組合。在學生完成之后,要求學生進行匯報,說出自己的選擇。值得注意的是,“購物”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種行為,這種教學形式也有利于使得學生感興趣,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這樣一來,通過創設生活問題情境,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
綜合上文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設有效問題情境有利于落實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余地。首先,教師可以營造游戲問題情境,寓教于樂,給原本枯燥的課堂增添樂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可以創設活動問題情境,增添課堂活動內容,從而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最后,教師可以創設生活問題情境,踐行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從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