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國
(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第四中學 寧夏 吳忠 751999)
在整個班集體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無論是在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對于以往的傳統教學來說,是具有一定的阻礙性的,但對于現階段的教育改革,主要提出了對這種教學情況的改善方式,即分層教學。分層教學實行的前提是要將班級的學生進行一個合理的劃分小組,并且教師一定要能夠充分了解學生,根據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來進行適宜的分層教學,適宜分層作業的布置,這樣使處于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自身原有的基礎能力上得到一定的提升和鍛煉,進而更好的使班級全體同學的整體學習成績得到提高。
在利用分層作業來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先劃分學生的層次,這對接下來教學課程的進行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合理的將層次劃分,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時,根據學生不同層次,布置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任務。那么怎樣能很好地將學生劃分層次呢?其一,教師要多多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這樣讓教師對學生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對學生了解的初步過程中,逐漸的掌握每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這樣既能拉近學生與老師間的距離,又能每一位學生完成他們所學的內容,為以后教學任務的進行打下了很好地基礎。其二,為了確保層次劃分的合理性,由于小升初的學生之前從來沒有接觸過化學這門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初期,很難明確每一位學生是否能很好地掌握對化學的理解,無法判定每一位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所以為了確保層次劃分的合理性,教師應該先讓學生適應一個階段,當發現絕大多數的學生可以順利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后,老師再對學生進行層次上的劃分。對于那些適應能力差的學生,老師切不可急于求成,可以讓那些學生做一些基礎的訓練,來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掌握,以達到所有學生都能很好地掌握化學的目的。
為了能夠確保對學生層次劃分的科學合理,教師應在一定的時間內對學生進行再次劃分,并且教師要通過學生近期的學習表現和學習成績的細致觀察和分析,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況。并且,重要的是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觀察,教師對學生的化學學習情況以及對于初三化學的復習進度都會有一定的基礎掌握。事實上。教師在劃分學生層次時,教師一般可以將學生整體劃分為三個層次。但教師最好將這一部分的環節放在自己的心里,畢竟如果將這個層次劃分出來,可能對部分學生有一定的打擊作用,使其與教學目的相悖,雖然也可能對部分同學也有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教師也需要將其考慮全面,不得傷害任何一個學生的心里。但事實上,這也就需要教師對本班學生有一個十分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對教師來說也是具有相當大的挑戰性的。
分層教學理念不能只體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體現其理念,也就是說,分層教學理念要在時時刻刻體現在教育過程中。在課下部分最重要的就是布置分層作業,比如,預習作業和課后復習作業。在初三階段的化學學習過程中,分層作業的實行主要是以課后復習作業為主要部分。針對于處于任何一個層次的學生而言,課前預習都是提高成績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存在,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因為,課前預習可以讓學生對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方向有一個大致整體的了解和掌握。也就是說,對于課前預習的作業布置方面,教師是不需要進行一定的分層布置的。分層作業主要以課后作業布置為主要基地和戰場,這一部分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一個復習鞏固的作用,教師需要精心細心的布置,以便更好的提高化學成績。
例如,教師將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這一單元的知識點講授過后,在布置課后作業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作業大致分為三個層次。首先,第一層次,這一部分作業設置的可以較為基礎,達到一個鞏固和復習課上重點內容的作用,這一部分是適用于對于基礎知識掌握的較為薄弱的學生。其次,第二層次,這一部分作業難度適中,對于基礎薄弱的同學有一個提高和發展的作用,.學生通過完成這部分任務能夠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提高,達到化學教學目標的要求。最后第三層次,這一部分作業難度要設置的具有一定的挑戰性,目的使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通過完成這部分任務,可以培養自身的化學學科素養,為以后得化學學習之路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學科時,打下良好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應結合時代發展,注重因材施教,合理劃分學生層次。教師不能忽視學生差異性而進行籠統的教學,應輔之以恰當的教學方式,分層次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分層次進行評價與批改,促進學生理解各種化學知識與化學原理,培養化學學習興趣,構建完整的化學知識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