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勇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景山分校 福建 漳州 363000)
體育游戲作為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日常教學中深受廣大體育教師和學生的喜歡。目前,在小學體育教材編訂文件中已有明確規定:“小學的體育教材內容,特別是在小學的中低年級應以游戲為主線,即走、跑、跳躍和體操、球類等,以多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體育教學[1]。”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開展體育游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身體素質;但另一方面也會出現教學中忽視教學目標,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的情況,因此教師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開展體育游戲時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將開展體育游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1.1 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提高學習效率。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課堂上以教師為主導向學生講解課本中知識點,但在體育學科中運用這種教學模式是不恰當的。小學生性情活潑、好動,對于外界的事物他們渴望通過親身接觸的方式去感悟。傳統課堂上的教學模式放在體育課上會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更有甚者,會對體育課產生一種厭煩心理。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加入體育游戲,符合小學生所屬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利于調動他們在課堂中的積極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效率。通過這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感受到做游戲的快樂,又可以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良好掌握。
1.2 避免意外,保障學生人身安全。常規體育課前的熱身運動是每一堂體育課上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們集中到一起做熱身運動,然后開始繞著學校操作跑圈。但由于缺乏正確的指導和等待的耐心,學生往往在沒有做好熱身準備的情況下就一股腦的繞著操場跑圈,以至于經常出現崴腳、抽筋或是岔氣等情況。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引入體育游戲這一環節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為了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體育教師可以選擇較為平緩的游戲作為開始,學生們先在游戲中熱身,慢慢地進入上課狀態,身體上有一個逐漸適應體育運動的過程,以便往下開展其他體育活動。
1.3 在團結合作中學會人際交往。脫離家庭環境后,許多小朋友不知道該如何靠自己交朋友,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每個人都渴望盡力表現自己的長處,很容易忽略了其他人的情緒。在小學體育課堂上加入體育游戲環節,在游戲中,學生們會知道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只靠著一個人的力量,是沒有辦法順利通過游戲的,只有大家相互配合,取長補短才能夠圓滿完成任務。這也是一個學會積極進取和謙讓的過程,在自己擅長的環節,要勇敢地站出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自己不擅長的環節,要把比賽的機會讓給其他擅長的同學。經過一系列的游戲相處時間,同學們會對彼此有更深的了解,在游戲中建立深厚的友情,成為彼此的好朋友。這也是一個掌握人際交往技能的好機會,同學們在摸索中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交友和與朋友相處的方式。
2.1 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設計體育游戲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所處年齡段的自然特征,未成年的小學生身體發育還未完全,不適宜進行大量劇烈運動,應在他們體力承受范圍內選擇合適的體育游戲。例如在開展跳遠、跳高等體育競賽時,應在同一年級的同學間進行,避免激發好勝心,不顧后果參與比賽[2]。無論是傳統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還是引入體育游戲的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學生的安全都是要放在首位的,教師在設計教學環節時一定要確保學生的實際安全。
2.2 配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體育游戲的種類數不勝數,體育教師在設計或選擇體育游戲時要配合教學目標及教學內容來選定合適的體育游戲。在設計課程時,首先確定本堂課的教育重難點,以此為依據選定體育游戲,明確體育游戲是幫助更好地進行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將體育游戲與小學生體育教學課堂結合起來,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全面地學習到知識。例如說教師在為學生講解投鉛球的知識點時,考慮到鉛球的實際重量,可以選擇以投沙包的方式進行模擬練習,這樣既可以讓學生了解投重物的要領,又可以保障學生的人身安全,可以順利地完全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2.3 在恰當的時機進行體育游戲。上文提到小學體育課堂中的體育游戲可以作為熱身訓練來開展,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不是所有的體育游戲都具有熱身的目的,也不是所有課前熱身都需要借助體育游戲才能實施。要選擇恰當的時機,在學生對該游戲配套的知識點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之后,體育游戲才能開始。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上課之前要將選中的體育游戲中包含的知識點、體育技能以及游戲技巧了解透徹,這樣才能教授學生正確的游戲方法。這樣做,一方面是增強了游戲效果,可以更好地吸引同學參加體育游戲,另一方面也是保證學習在游戲過程中不會出現差錯,為教學過程提供保障。
根據以上內容可以得知在小學體育教育中合理運用體育游戲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設計教學課程時,教師要綜合考慮到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人身安全來選擇恰當的體育游戲,將體育游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