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燕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平潮初級中學 江蘇 南通 226000)
初中屬于義務教育時期,面向的是全體學生,他們還正處于對外界迷茫懵懂的時期,這就需要教師來正確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發現身邊美的事物,更好地學習美術,提高審美感受力,這樣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使學生的個性得到釋放,能夠對社會有著正確的認知,此外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審美創造力,用作品來傳達自己內心的思想和情感,讓學生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能夠創造出獨特的樂趣。
2.1 對美術教育不夠重視。現今,絕大多數的學校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常常會出現美術課被其他科目老師侵占的現象,這是由于他們對美術課缺乏深入的認知,不認為美術課是一門重要的科目,而學生僅僅把美術課當成繁忙課程中的休息時段,甚至美術課的任教老師都對自己的課程不夠重視,總是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磨滅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激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 教師的專業素養不足。由于學校設備和經費的不足,這就導致美術課程常常是通過老師口頭方式,或者采用多媒體形式進行講解,將美術課堂局限在一個小小的教室當中,幾乎喪失了學生對美的意識的培養。此外,美術教師也被困在了方寸之地,很難有藝術創作的機會,這就導致教師專業素養很難提升,無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去增強教學經驗。
2.3 沒有建立合適的評價機制。許多學科都是通過考試的方法來將學生的學習成果反饋給老師,從而讓老師根據成績來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而美術教學在評價時往往是采用學生畫一幅畫,做一個手工作業來作為結課作業,使得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也無法得到老師的建議和調整的信息,這就導致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答,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1 增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學校應該要增強對美術教育的重視程度,改善校園環境,創建一個美的氛圍,讓學生能夠感知到校園的美。新教師不能只參與課堂教學,還要積極參加一些課外活動,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多向老教師進行學習,參考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采用多種教學技巧,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老教師也要學會與時俱進,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素養,切忌閉門造車,要不斷地汲取美術知識。例如,在進行“富于創造力的造型藝術”這節課的教學中,除了課本上展示的一些藝術作品之外,可以采用vr全景圖等方式,讓學生們仿佛置身于實地直觀地欣賞這些藝術作品,擴寬學生的美術視野,認真觀察研究這些作品。
3.2 引導學生認識美。要想讓學生認識美,首先要創造出美的環境、美的氛圍,讓學生能夠有一個對美的正確認知像是多增添一些花花草草、掛一些畫、裝飾品等。此外,美術教師征求學校的同意,帶領學生們春游、秋游,讓學生們去接觸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花草樹木、動物等進行親密接觸,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對學生的引導,對自然界中的生物有著正確的認識,學會鑒賞自然中的美麗,讓學生有著全面的審美觀,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1]。
3.3 豐富教學形式,使教學活動多樣化。
(1)創設教學情境。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只是負責引導學生,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美術這門課程是一種視覺藝術,所以良好的情境創設是必不可少的教學形式,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覺沉浸在課堂效果當中。例如,在“描繪我們的校園”這節課中,主要是通過了解取景、構圖、透視的知識,學習先秒寫生的方法來展現校園一景,教師可以將教室擴展到整個校園,讓學生注意觀察校園環境,更好地投入到這門課當中,同時也能夠高漲學生的學習興趣。
(2)舉辦美術活動。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僅僅靠老師的講述是學習不到知識的,只有學生親自動手參與進去,才能夠真正獲得知識。因此,教師應多舉辦美術活動,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動手活動,將學生的眼、腦、手充分地調動起來,全方位的展現其審美能力,將模糊的審美概念轉化為現實的作品,讓學生能體會到美的運用。
(3)巧用多媒體。書本上的知識是非常有限的,美術教學是一種形象教學,教師運用直觀的工具,像是視頻、圖片、音樂等多媒體形式來向學生展現美術的魅力,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營造藝術的情趣和意境”這節課中,選用一些情趣盎然的藝術作品,讓學生欣賞這些具有豐富藝術感染力的作品,體會作者創造作品時融入的情感,進一步提高自己對藝術作品的理解[2]。
初中對美術的學習,可以為人的一生打下審美基礎,但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初中美術教師要盡自己的努力,合理規劃教學途徑,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美術環境,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藝術,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