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堂芳
(福建省南平市實驗幼兒園 福建 南平 354200)
俗話說得好“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對人的教育培養是一個長期不間斷的過程。育兒先育德,友善是幼兒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質之一,作為幼兒的家人和老師,應該幫助幼兒了解什么是友善行為?怎么向別人表達自己的友善。
友善是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是處理人際關系的基本準則,是中國公民的基本道德規范,它是一種對他人產生有益或對社會有積極影響的行為。比如合作、分享、同情、幫助等,在幼兒園就有很多體現幼兒友善行為的各種情景。
2.1 較少有合作。中班幼兒較小班幼兒的平行游戲而言會出現更多的是聯合游戲,但是很少會出現自發的合作行為,往往是在教師組織或活動區游戲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而進行的合作。
2.2 不主動分享。中班的幼兒時常會出現霸占玩具或者爭搶玩具的現象,有時會出現一些分享的行為,但是還處于“均分”的階段,分享的前提建立在自己利益的基礎之上,是有目的性的分享,即分享后希望對方能有所回報。
2.3 缺乏同情心。中班幼兒對于他人情緒狀態的感知理解能力不足,對于他人表現出的傷心難過,無法做出積極的反應。例如比賽夾花瓣游戲中,依依總是輸給同伴,于是她傷心難過得大哭起來,圍觀的小朋友們:有的趁機大喊大叫;有的在一旁嘲笑她;有的則無動于衷的坐旁邊看著她哭,由于圍觀的小朋友缺乏同情心,無法理解依依的心情,依依由于沒有得到同情和安慰,哭得更難過了。
2.4 總是幫倒忙。中班幼兒開始有了幫助他人的意識,會出現一些幫助行為,但是幼兒在幫助行為上的相關技能還比較缺乏,想幫助別人,卻總是幫不好。例如歡歡正在小心翼翼的收拾畫畫沒用完的顏料,琪琪看到了說“我來幫你一起收吧”,粗心的琪琪一不小心就把顏料灑在了歡歡剛畫好的畫上,歡歡生氣的說“我再也不要你幫忙了”。
3.1 創造機會,促進合作。教師在創設活動區游戲時,多投放一些可以多人進行的游戲。例如勞作區可以設計多人比賽編花環;語言區可以提供電視機道具開展“小小播報員”的游戲,有人負責播報新聞、故事,有人充當觀眾,多人輪流玩。多開展結構游戲、角色游戲、表演游戲等創造性游戲,因為創造性游戲具有群體性,是幼兒對社會生活的一種再現,幼兒可以從中逐步學會與人共處,學會與同伴交往。
3.2 鼓勵分享,體驗快樂。幼兒的一次分享行為,首先需要老師的表揚和稱贊,其次是同伴的接納和認可。教師每一次對幼兒分享行為的鼓勵與表揚,都是促進幼兒學習的“分享課堂”,因為當教師關注幼兒的分享行為,并在集體面前表揚稱贊時,這不僅會強化該幼兒一人的友善行為,也會給其他的幼兒起到一個良好的榜樣作用。教師要細心捕捉幼兒身上慷慨分享的傾向,支持幼兒的每一次分享行為。有了愉快的分享經驗,幼兒更樂于分享了,因為他們體會到了:只要每個人都分享一點,就可以收獲很多。
3.3 借助文學,強化意識。日常活動中,對于幼兒表現出的不友善行為,教師除了口頭說教外還可以借助文學作品,開展集中教學活動,引導幼兒養成友善的行為習慣,讓幼兒知道在集體生活中要養成講文明、有禮貌,與同伴友好相處的友善行為習慣。
3.4 參與勞動,提升技能。中班的幼兒大部分是喜歡幫助別人的,但是往往由于能力不足,經?!皫偷姑Α睆亩鴷蝗司芙^接受幫忙。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提倡幼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僅能教給幼兒重要的生活技能,也會讓幼兒感到自己的存在是有價值的。幼兒的生活技能提高了不僅能照顧好自己還可以適當的幫助到別人,日后他參與集體活動時,會更富有合作精神,會和別人合作得很愉快,這定能為他以后和身邊人的友善交往打下基礎。
3.5 家園配合,言傳身教。幼教之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苯處熀图议L要充分意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努力實現家園互動合作共育。教師和家長對待周圍人的一舉一動,幼兒都在模仿和吸納,這對幼兒行為的影響具有直接性、持久性。因此家長和教師在品德教育方面要言傳身教,給幼兒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可以經常和家長溝通幼兒在幼兒園的表現,當幼兒表現出友善的行為時,教師也可以及時反饋給家長,通過家長來強化幼兒的友善行為意識??傊變河焉菩袨榈呐囵B離不開教師的教育引導,也離不開家庭的熏陶。
善是立德之本,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中班幼兒友善行為的培養與提升,是一個持續不間斷的過程,唯有長期堅持,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