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梅
(安徽省蕪湖市延安小學 安徽 蕪湖 241002)
在核心素養大背景下,教師在教學環節應將關注點放在對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層面,對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進行提升,以此確保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通常來講,所說的自主探究能力指的是學生對數學知識可以利用教材及信息技術進行自主性學習,而這也可以確保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得以雙重提升。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以創新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行培養。下面我們就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培養展開簡單策略分析。
自主學習的有效開展可以融入很多趣味化的元素,讓小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充分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特點以及自己的收獲。比如,對于小學一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剛剛進入小學,對于各種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數學教師應該運用游戲的方法來實施教學,可以將數字畫在圖紙上,涂成不同的顏色,用鮮艷的色彩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來進行加法減法的教學。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中,采用類似的一些方式方法,小學生就能夠和參與游戲活動一樣,感到興趣盎然,開開心心地把知識學會了。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來,讓他們認真地聽,認真地思考,逐漸提高他們的數學思維水平,讓學生能夠勝任數學的基本要求。
小學生處在特殊的年齡階段,對世界的認知層面較淺,對數學課程的學習態度通常是興趣使然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同時,興趣也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途徑。教師想要順利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首先應該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游戲是深受小學生喜愛的活動形式,愛玩也是孩子們的天性。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游戲的激趣作用和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游戲,以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點燃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設計教學游戲時應該遵循三個基本原則:第一,關聯原則。所謂關聯原則,就是游戲內容一定要與數學教材密切相關,游戲教學不是單純為了玩樂,而是讓學生通過游戲探索新知,所以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一定要體現知識重點。第二,適度原則。小學生的活動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較薄弱,如果游戲的操作難度太大或者內容過于深奧,學生不僅難以參與,還會產生額外的理解壓力,所以教師設計的教學游戲難度要適中,內容也要在學生的理解范圍之內,才能體現教學游戲對學生自主探索能力培養的有效性。第三,趣味原則。設計教學游戲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索興趣,所以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游戲中注入更多趣味元素,讓學生感受到在游戲中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積極性。
例如,在教材《1-5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中,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都較好,但是自主探索興趣并不濃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側重于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進行激發,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自主性歸納整理,使學過的知識更加體系化的進行呈現,便于學生的查閱學習。此外,根據學情分析和教學目標,教師設計了一個“老鷹捉小雞”的教學游戲,教師充當老鷹的角色,學生扮演雞媽媽和小雞,通過教師抓到的小雞數量以及小雞數量的增減,加深學生對5以內數的感知。有趣的游戲活動不僅一下點燃了學生的自主探索熱情,在歡樂的游戲氣氛中學生的口算能力也得到顯著強化。最后,以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學生自行對5以內加減法算式進行整理,并對減法表以及加法表的排列規律進行了認知,這樣既達成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也實現了寓教于樂的教學理想。
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經常以單刀直入的方式直接揭示新課,不僅導致數學課堂缺乏新意,久而久之也容易引發學生的疲勞情緒,降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效率。小學生的數學知識體系雖然不夠完善,但是他們通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既容易產生疑問也樂于開動腦筋解決困惑,這是小學生特有的學情特點,也是教師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利條件。問題情境不僅具有優越的導學功能,也能增強數學課堂的張力。因此,教師在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環境中,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根據具體的課程內容創設問題情境,顛覆以往平鋪直敘的教學模式,先在學生的腦海中畫一個問號,以問題活化學生的自主探索思維,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思考和探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同時也能完善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綜上所述,自主探索能力是每個小學生都應該具備的學習品質,也是核心素養的集中體現。因此,教師應該延展教學思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創新模式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進行激發,并對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行強化,以此確保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得以有效提升,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