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暉 延邊大學體育學院
公共體育服務是國家和政府為群眾提供的一項普惠性社會服務,所有民眾都有均等享受公共體育服務的權利。在國家政治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與完善的背景下,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促使公共體育服務事業快速發展,同時對于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增加,其質量是影響人們參與體育活動體驗的重要因素,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體育發展水平。通過對已有文獻梳理,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研究分別從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建設的基本原則、服務模式、運行機制、保障體制以及建設路徑等方面進行,并走訪調查吉林省城市社區,發現吉林省城市社區還沒有專門的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因此,研究在參考前期公共體育服務評價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運用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的評價體系進行構建。
通過查閱和整理有關公共體育服務的相關文獻,從多篇文獻中借鑒相關理論知識并結合專家意見,對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指標進行經驗預選。結合建立評價體系的原則以及專家的建議,初步擬定了經費投入、場地設施、服務組織、服務運行、服務效益、人才隊伍、群眾滿意度 7個一級指標,每個一級指標又包括14個二級指標及68個三級指標,這些構成了經驗性預選評價指標集。
將預選評價指標制成問卷“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指標專家征詢問卷第一(二、三)輪”,以“同意入選”“不同意入選”及“修改建議”3個選項請專家進行篩選。結合統計學知識并參考以往的研究成果,應保留75%專家同意入選的指標,剔除沒有入選的指標,增加多數專家補充的指標。當26位(75%)以上專家表示“同意入選”,則該指標入選。在充分吸取專家所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對指標體系進行修訂:將“場地設施”下設到“經費投入”為二級指標;剔除一級指標“人才隊伍”。依照與第一輪相同的方法剔除了 2個二級指標(資源利用、居民素質提高),保留12個二級指標,剔除了 4個三級指標(企事業單位及個人對社區體育服務捐款比重、體育活動的類別種類、每萬人擁有體育資料數量、體育類節目網絡化覆蓋率),保留64個三級指標。從統計結果可見,在經過3輪專家咨詢后,專家意見高度一致。根據專家的意見對指標進行了修改,兩周后將整理好的指標優化問卷發給 34位專家,請其再次打分確定。結果所有指標得分的均值都在75%專家同意入選以上,并且沒有增加刪減指標的記錄,說明這些指標能夠客觀評價社區公共體育服務水平,因此,將修改后的5個一級指標、12 個二級指標和 64個三級指標確定為最終評價指標。
經過三輪專家意見征詢最終確定了三個維度的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體系指標。進行專家以及體育從業者的問卷發放以確定權重。研究對專家以及體育從業者的意見確定權重并進行相關分析,三個維度的專家權重和體育從業者權重均呈非常顯著性相關(p<0.01)。專家與體育從業者對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體系指標的構建權重高度一致,說明該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具備可操作性。
專家的權重反映了政府部門對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體系的意見,體育從業者的權重反映了城市社區居民對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的需求,專家權重和體育從業者權重呈非常顯著性相關,說明形成了于社會有利的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能服務廣大人民群眾服務,建設惠及大眾的城市社區體育事業。該評價指標體系對完善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平臺、建設體育強國也有著重要意義。
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體系構建指標有 5個一級指標12個二級指標以及64個三級指標。專家權重和體育從業者權重呈非常顯著性相關。專家與體育從業者對吉林省城市社區公共體育服務評價體系指標的構建權重高度一致,說明該指標體系的構建完善,具備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