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東東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江南區翠湖路小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1999年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將素質教育確定為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長遠方針。素質教育是依據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舊時學校的教育方式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忽略學生在其他方面的發展。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和諧的發展。體育是五育中的薄弱環節,但是體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物質基礎,是人全面發展的重要途經[1]。
無論是其他任課教師還是學生,認為體育課就是游戲課。作為小學階段的體育教育,競技性不強,娛樂性大,于是給教師個產生了體育課就是做游戲的誤區。其他科目任課老師不注重體育課,任意占用體育課時間,尤其到了其中期末考試的時候,學生對體育課“望塵莫及”。學生把上體育課當成任意游戲的課,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不認真聽講,只盼著自由活動時間,可以自由的結合,或“瘋跑瘋跳”,或三五扎堆聊天說笑。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是體育老師很難正常展開教學。學生盼望上體育課,實際上是盼望有自由活動的時間說笑打鬧。正常體育教學中的體育游戲,在學生看來只是做游戲,沒有注重鍛煉性和掌握體育技能。
2.1 結合教學對象選擇體育游戲。根據教學對象合理的選擇體育游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激發學生學習欲。不同年級的學生選用不同的游戲。一二年級等低年級的學生,注重游戲的趣味性。一年級的學生思維和行為方式還停留在幼兒園階段,精力和注意力都在游戲上,所以選擇體育游戲時,以游戲的趣味性,娛樂性為主,選用規則簡單易學易會的游戲。低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承受能力有限,游戲時間設計應該盡量短,不要出現疲勞感,是學生對體育游戲產生厭惡感。例如“十字接力跑”的游戲,低年級的學生沒有掌握接力的技巧,和在跑道彎道轉彎的技巧,所以在小學低年級中不適用。三四年級等中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自制能力,體育游戲選用技能方面的,在游戲的同時,掌握體育技能。五六年級等高年級的學生,對體育游戲充滿好奇心,有一定的勝負欲。教師可以選用比賽的方式進行,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教師也可以選用有一定的競技性,規則復雜,需要技巧的游戲。
2.2 結合教學場地選擇體育游戲。隨著國家加大教育投資力度,我國大部分的學校都建有專門的體育設施。一些偏遠的山區和經濟落后的地方可能體育設施基礎差些。大部分學校有專門的跑道,兵乓球桌,籃球架等體育設施,有排球、足球、兵乓球等體育器材。在選擇體育游戲時,教師可以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選用體育器材,根據場地進行體育游戲。例如有的學校沒有足球場,教師就不做足球練習,這樣當然不對。教師可以依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不進行足球比賽,但是可以做些簡單的足球技巧練習。教師還可以依據班級學生人數的不同,分組進行不同的游戲。教師在體育游戲中起到指導的作用,把主動權教給學生,確保以學生為中心,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教師還要在游戲中仔細觀察,觀察學生是否存在體育方面的天賦,因材施教,重點培養,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2]。
實際教學中我們除了使用耳熟能詳的體育游戲,還可以與學生一起共同編排游戲。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學生更愿意參加自己設計的體育游戲。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任務向學生提出游戲要求,學生按照要求和老師共同商議編排新的游戲。學生在編排游戲的同時,了解到這節課的教學要求,在游戲中會不自覺的加強訓練,達到教學目標。這同時開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動腦能力和組織能力。男生和女生的喜好不同,男生喜歡競技性強的游戲,女生喜歡娛樂性強的游戲,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男女生分開編排不同的游戲。在體能測試中,男生和女生的標準也不同,教師可以依據不同的標準,由學生自己編排適合的游戲。
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的體質,是學生發展的物質基礎。好的身體是一切活動的前提。國家越來越重視體育教育。除了每周必須的體育課,也發出了“陽光一小時”的號召。號召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以上。體育游戲不僅運用在體育教學中,還可以用在“陽光一小時”中。學生自己編排的體育游戲,使體育不再枯燥無味,調動了學生參與體育游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體育游戲不僅可以運用在體育教學中,也可以運用在學生的課余生活。現在社會進步飛快,各種電子產品應接不暇,學生把大部分的課余時間都花在各種電子產品上,這樣及其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多多編排體育游戲,在游戲中鍛煉身體,做一個合格的,健康的接班人。